卷二十八 第二章 编著
2010
06/01
17:27
宁化县志
四、舞蹈
解放前,民间灯舞较为普遍,常以花灯为道具,在春节至元霄的夜间,游动于各乡间村舍进行表演,诸如舞龙灯、跑马灯、赶旱船、耍狮子、踩高跷,均有吹打乐伴舞,其基本形式与全国各地大同小异。唯城乡流行的舞鬼子、湖村的回回子舞、治平的关刀灯舞、禾口的凉伞舞颇具特色。解放初期青春舞、交谊舞逐渐兴起。到80年代,迪斯科开始时兴。
舞鬼子 演员武生打扮,一般不画脸谱,有的头挂鬼怪面具,先是单人表演武术,继而双人对打,依次表演刀、枪、剑、戟和盾牌等兵器功夫,最后有人扮弥勒佛捉小鬼,众人叠罗汉,以示驱邪招福,配有打击乐,乡土气息浓。
回回子舞 由4名少年各拿夹板、锣、鼓和鼓棒,排成十字形,随着富有节奏的锣鼓节拍,俯仰跳跃,交替穿行,动作活泼,刚劲明快。
关刀灯舞 12人分扮2队将士,各执“高照”、令旗、令箭、关刀、大斧等灯具,出场叩拜祖宗后,模仿古代作战的各种阵式,在锣鼓音乐声中穿花走场,时跑时跳,时快时慢,象征双方交锋作战,场面紧张,表演严肃。从正月初三舞至元宵节,最后将灯具焚烧祭祖。这是池氏宗族传统的祭祀舞蹈。
凉伞舞 由2对或4对穿大襟衫、着花“掩腹”的“女客”,手执凉伞、手帕,边舞边唱,另有一名小花脸领衔,舞步以脚踩腰扭为主,靠小四方步调整队形,采用山歌小调,套用喜庆贺词,表现客家人庆丰收的欢乐情景。
现代舞蹈 创作较少。1958~1964年,省地常组织文艺会演和调演,文化馆干部黄瑞海编舞的《寿宁夜月》、《伐木号子》、《英雄林》、《车子化》、《万缕情丝水上牵》等节目曾赴省演出。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仕鹏】
- 上一篇:第二节 史志编撰[ 06-01 ]
- 下一篇:卷二十八 第三章 演出[ 0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