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二十五 第七章 重大兵事
盐商晏头陀武装起义
宋绍定二年(1229年)二月(有的史书记为十二月),盐商晏彪在潭飞寨(今南城堡)聚集盐贩乡邻剃发刺字,举行武装起义,周围数百里72村寨的村民都揭竿响应,一时声势浩大,迅速发展到数万人,席卷泰宁、将乐、宁化、清流、长汀、石城诸县。与此同时邵武、南剑州(今南平)等地不服朝廷官府欺压的农民也手持刀棍器械与晏头陀联络呼应,拥头陀为首领。
起义军先克汀州府,续克清流、宁化、泰宁、将乐、建宁,进而围攻邵武、南剑州,因朝廷派兵增援,邵武、南剑州未克。绍定三年初,头陀领兵从潭飞寨出发,再次攻克宁化、建宁、泰宁,直逼邵武。另一支农民军克清流绕汀州,破龙岩、长泰,越漳州,攻永春、德化,抵达邵武,两军合围,攻下邵武城,兵逼南剑州。
正当农民军起义风暴席卷闽西北之际,朝廷起用陈□知南剑州,后又提升为本路提刑兼招抚使。陈□受命后,从淮西调一支劲旅——雄边军统制五祖忠部3500人入闽,并抽调壮丁,训练一支“忠勇军”,七月赴沙县、顺昌、将乐、清流、宁化各县督师。建阳刘纯率地主武装1300人南下会战。头陀避其锋芒,取道坚守潭飞碟。十一月,陈□攻破潭飞磜,谕降72村寨,头陀弃寨潜逃,投奔邵武农民军。绍定四年二月,陈□进军邵武,迫使晏头陀与部分起义军投降,头陀惨遭杀害。
曹柳顺农民起义
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宁化曹坊曹柳顺因不服官府欺榨,为首聚集周围村庄农民上万人,以曹坊为中心据点,连续攻打宁化、清流、连城、长汀以及石城等县的兵寨、官府。为加强农民队伍的装备,曹柳顺派先锋队88人前往明溪兵寨抢夺马匹,沿途乡兵不敢迎战,任其通行无阻。驻守明溪寨的兵牌(领兵的官员)陈友定得报,遂设计用兵,曹柳顺先锋队88人全部牺牲。柳顺得报痛恨异常,准备亲率步骑兵数千人捣毁明溪兵寨,被陈有定侦悉,遂先发制人,打垮曹部,柳顺被捕遭害。
彭妃延祥聚众反清
清顺治四年(1647年),明朝溃军在江西等地被清兵再次击溃,将士四散藏匿。明末永宁王长子之妃彭氏避匿永安贡川,旧部范继辰得知彭妃下落,接彭妃至延祥。聚数百人占据九龙寨。八月间,彭妃、范继辰率部攻打归化(今明溪县),因兵力悬殊而失败,彭妃奔避洋源。
顺治五年五月初,彭妃复率范继辰、廖心明等农民军数千人,从石城经禾口、中沙、乌村(今湖村)进驻延祥,重新安营扎寨。二月彭妃率部数千,从延祥出发再次攻打归化,在雷涧与参将王萝煌部交战,范继辰战死,彭妃被活捉。廖心明身背彭妃之子逃往石城,下落不明。
彭妃被解至汀州府,绞死在灵龟庙。
[nextpage]
黄通反清暴动
黄通祖辈原是宁化县城巨族富户,后迁居刘珠坑(今河龙明珠村)。其父黄流名,回县城祭祖,被族人黄振杀死,焚尸灭迹。黄通到官府控告,黄振被捕入狱,但不作判决。黄通从此与城中黄姓大户及官府结下深仇。回到刘珠坑后,他以中宜为据点,占据周围村寨,废除租桶(
清顺治三年(1646年)
顺治四年,黄通出巡,途径泉下、湖村返回下埠时,遭宁泰宇袭击遇害。
黄通死后,他的几个弟侄坚持斗争长达30年。
[nextpage]
民国2年西乡农民暴动
民国2年(1913年)西乡闹饥荒,禾口、石碧、青坪、吴陂一带尤为严重,十有九家无米下锅。
宁化大地主石灰,在茶湖江村存放几百担粮食,准备由当地豪绅伍献柱出面卖高价,激起西乡农民极大愤怒。几百饥民不约而同到茶湖江要求伍献柱将这批粮食按平价出卖,伍见状只得让步,遂开仓售粮。因农民没有组织,拿的拿,买的买,抢的抢,几百担粮食一扫而光。伍到县衙控告,因无头绪无法结案。
五月上旬,青坪、吴陂两村几百农民前往龙上、中沙等十几个乡村买粮。
八月间,吴中添组织几百强壮农民攻打龙上村,以报该村抓人之仇,将全村房屋烧毁殆尽。龙上土豪劣绅与宁化地主、官员联名到省宪控告西乡农民武装造反,要求发兵剿办。李督军命邹统带宪兵300余人于十月间到达宁化,包围攻打青坪土楼,放火焚烧,激起当地农民愤怒,待宪兵攻打得精疲力尽时,农民四面出击包围,这些宪兵被打得落花流水,抱头鼠窜,西乡农民直追到淮土,几天后这些败兵躲进县城。
民国3年(1914年)2月间,邹统又率兵攻打吴陂土楼,近一个月无法攻破,邹统为顾全面子,与淮土绅士刘映奎等到吴陂谈判,表示只要把土楼拆开一点就退兵,当地农民为不误耕种,也就答应了。邹统带兵到土楼拆除一小部分土墙后当即退回宁化,对外却宣称从青坪寺后山攻进吴陂头,毁其土堡,已获要犯,招抚释放了事。
这次西乡农民反饥饿斗争持续将近两年之久。
[nextpage]
民国11年西乡农民暴动
民国11年(1922年)7月间,军阀万统领带领200余名士兵驻扎在禾口新光庙,不久分出一部分人屯驻淮土。主要任务是派收军饷粮草,起先只派豪绅的款粮,后来军饷粮草越派越多,群众也须负担,最后发展到要多少就必须给多少,交不起或稍为迟延就会被军阀抓走,轻则辱打,重则伤亡,激起民众极大愤怒,加上这些军阀平时横行霸道,明偷暗抢,奸淫妇女,无恶不作,民愤愈加炽烈。
石碧乡青年张耀来召集弟兄好友,分头到各村各乡暗中发动民众联合起来,反对军阀和土豪劣绅,抗交军饷。八月间,以张耀来为首带领陈塘、田背、大江头、邓坊桥等地的农民群众近千人,持土铳、梭标、柴刀、砍刀等器械包围了驻守禾口的万统领部队。
原计划,驻守淮土的军阀部队由淮土、凤山等地暴动农民包围歼灭,因淮土刘、王两姓宗族械斗激烈,谁也无法指挥调动,驻守淮土的军阀部队未受包围攻打。当张耀来率领农民暴动队伍攻打禾口军阀驻地时,淮土的军阀部队即迅速赶来增援,张耀来队伍腹背受敌,加上缺乏军事指挥与战斗经验,结果暴动失败。
民国19年(1930年)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入宁西进
民国18年(1929年)12月,古田会议结束。1930年初,红四军兵分两路,从古田出发途径宁化,向江西挺进。
由毛泽东率领的二纵队,经连城、清流、归化入宁化泉上。在泉下驻宿一夜,第二天从泉下出发,经豪亨、新军、庙前、儒地、大岭,抵达水茜住一夜,帮助群众打了土豪黄荣权、邱禄真、李良根。
第三天从水茜出发,经安寨、留地、大洋、坊坑、岩前,进驻安远。翌日从安远出发,经肖坊、营上、蛇颈、吴家、向塘坊、白水寨,西越武夷山进入江西广昌。
行军途中,毛泽东写下《如梦令·元旦》词一首。
[nextpage]
由朱德率领的一、三、四纵队,经连城、清流的里田,进入宁化的俞坊、马家。抵达安乐住一夜,在安乐张贴许多“打土豪,分田地”等标语,次日从安乐出发,解放宁化城。当时驻扎在宁化县城的国民党政府军周志群、卢兴邦等部早已闻风逃跑,红军部队在宁化城关驻扎两天两夜,领导群众打土豪分财产。朱德在老衙前(今县府大院门口)向群众作了讲演,传播马列主义。
第四天,红军从宁化城关出发,经武层、神坛坝,抵济村。在济村领导当地群众批斗土豪劣绅张流明等人。翌日从三村出发,经龙头、福村,西越武夷山,向江西广昌挺进。
西南五乡农民武装暴动
民国19年(1930年)夏,曹坊、城关、禾口、淮土等地党组织和农会,在红一军团红四军的支持下举行农民武装暴动。暴动前,在县城的基督教堂设立了暴动总指挥部,徐赤生任总指挥。
曹坊农民武装暴动的胜利,震动全县,鼓舞了正在筹备暴动的禾口、淮土、李七坑、城关的党组织、农会与工农群众。禾口的党组织和农会在24日夜将禾口、石碧、凤山、淮土、水东等地武装暴动队员集中到禾口道南中学操场开会,布署暴动行动。翌日,暴动队伍在红军的支持配合下,分两路打土豪、分财产,烧毁抗拒逃跑的禾口民团总张立瑜和石碧大土豪张植三、张邦鉴、张清炎等人的房屋,收缴他们的枪支弹药,没收财物数千,并筹集到大量军费。在禾口老岗上召开群众大会,分发财产衣物。李七坑暴动队25日冲进大土豪邱爵甲的大院,当场击毙负隅顽抗的邱爵甲的两个儿子,邱爵甲亦被押到县城。公审后枪决。城关100余名暴动队员先举行武装游行示威,尔后分几路冲进土豪、民团头子张荩书、伊月堂、雷子嘉、雷雨作、雷赞馨的住宅,收缴枪支、财产,并破开“永善义仓”和“朱子祠”内的几个大谷仓,分谷济贫。
[nextpage]
毛泽东率领红军“千里回师”经过宁化
民国20年(1931年)7月,国民党政府军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毛泽东亲自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千里回师”,由建宁到宁化,经长汀、瑞金,返回赣南西部根据地兴国。指挥第三次反“围剿”战役,取得胜利。
红军这次所到之处,地方武装迅速发展,16~45岁的贫苦农民都踊跃参加少先队(相当于现在的基干民兵)和赤卫军组织。
宁化县在各乡赤卫队的基础上,建立宁南、宁西两支游击队。
东方军团攻克泉上土堡
民国22年(1933年)夏,粉碎国民党政府军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之后,中央工农红军主力立即转向进攻福建之敌,以开辟东方战线。为此组织东方军团攻克泉上土堡,这是东方军团入闽第一仗。
泉上,是宁化东北的军事重镇,是闽西北交通枢纽,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泉上土堡易守难攻,堡内驻有国民党政府军卢兴邦所部三○七团,另有从宁化、清流、石城、长汀四县逃亡的地主武装,以及上泉上李咸亨民团100余人,共有1000余人,并储有大量粮、油、盐和其他物资,直接威胁着闽赣两个苏区的交通安全,封锁了中央苏区的东大门,是东方军团向东运动、扩大苏区的最大障碍。
[nextpage]
红军集结凤凰山待命长征
第五次反“围剿”结束前,民国23年(1934年)7月,红一、九军团在东线闽西一带作战,红三军团第六师和江西地方武装在西线兴国地区抗击国民党政府军周浑元纵队,红三军团主力第四、五两师退至驿前、石城、宁化凤凰山一线设防;红五军团第十三师(三军团代管)在广昌、宁都间设防;红八军团在龙岗以北地区设防;红四军在凤凰山集结待命。高虎脑战斗和万年亭战斗失利后,红三军团第五师沿驿前通往石城的大道正面设防,十三师在左翼刘桂峰设防;第四师为红三军团本部的第二纵队,在右翼凤凰山待命。这一防御部署坚持到10月上旬红军长征前几天。
10月上旬,红三军团撤出防区后,即向在凤凰山集结待命的红四军靠拢。凤凰山,地处中央苏区腹地,山峦起伏,森林茂密,往西南
棠地河下塅战斗
民国23年(1934年)
红军部队以为尖刀班还在追击地主民团,继续向枪声方向前进,遭到猛烈火力袭击。红军部队500余人连同笨重的行李在仅有20余米宽的狭长山垅里无处隐蔽,也无法组织还击,只得迅速后撤。此时,范良能民团听到红军尖刀班与先遣排遭遇的枪声,从棠地经土楼包抄过来,敌五十二师主力也赶到并投入战斗。撤到河下塅的红军腹背受敌,一面组织力量抗击,一面组织火力掩护机关与伤病员沿河谷往磜下、增畲方向突围。战斗十分激烈,红军伤亡100余人,被俘60余人,伤员与被俘的战士都惨遭杀害。
突围的红军部队,辗转至28日才到达安远的张坊,省委、省军区把各路汇集到此地的红军部队领导干部召集起来开紧急会议,决定丢弃笨重行李物件,精简机构,安置老弱病残和重伤员,主力部队向江西转移打游击。
[nextpage]
田螺髻战斗
民国23年(1934年)冬,国民党政府军五十二师进攻宁化县城的前两天,中共宁化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决定把县直机关干部、少数家属连同以县保卫局为主体的地方武装及部分红军战士近300人,先行撤离宁化县城。经官家坊、社下、古武溪到沙罗坝会同闽赣军区红色医院警卫连和部分医务人员,分多路进入田螺髻。两天后,五十二师占领宁化县城,余下的县苏维埃人员也撤往田螺髻打游击。民国23年底到次年春,游击队先后捕捉处决数十名“铲共义勇队”头目和骨干队员,迫使宁化县政府在这一带无法建立政权,推行政令。
由于共产党内部“左”倾路线影响在游击队中没有得到彻底纠正,又错杀一部分革命志士,造成内部恐慌,部分基层干部与队员人心背离,加上游击队武器装备、给养不足,局势急剧恶化。民国34年3月,国民党宁化县政府组织“铲共义勇总队”步步逼近田螺髻。距指挥部2.5~5公里的大坪地、寨头、坪上、南城、小南坑等村也都建立“铲共义勇队”队部。
4月下旬的一天,一个红军战士乘站岗之机弃枪逃跑,取道回禾口老家,问路时被化装的“铲共义勇队”侦察人员擒获,受苦刑后叛变。次日天未亮就带着徐泰定的特务营和张凤标的“铲共义勇队”100余人枪前往田螺髻,杀死3个哨所的哨兵,包围红军游击队指挥部,封锁各条要道,并在制高点上布置机枪。当游击队发现敌情时,已被团团围住。
战斗极其残酷激烈,游击队员奋勇抵抗,发起数次冲锋,想突破包围,但未成功,一直战斗到弹尽人亡,仅有少数人突出重围。两个伤病员,从田螺髻分别爬到
[nextpage]
解放军四野部队追歼江西石城逃敌
1949年9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八军一四四师全歼龟缩在宁都翠微峰(又名赤米寨)的国民党宁都专署专员、豫章山区绥靖司令黄镇中部,而后该师四三二团团长刘桐山奉命率部于
解放军四三二团以不足1个连的兵力追击周寿松、黄国珍部。他们于
这次追歼周寿松的方田战斗前后不到一小时即胜利结束,毙9人,俘300多人,缴获轻机枪5挺、步枪236支、手枪40支、子弹9万多发、收发报机2部、马10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