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卷二十四 第二章 劳 动

2010
04/01
15:25
《宁化县志》

解放前,宁化的招工形式,主要有艺徒契约制和职员聘雇制两种。各行业师父招徒,学徒期、报酬没有统一标准,因工因人而异。一般在学徒期报酬甚微,只供膳食,年终或给一套衣服,或给微薄报酬。学徒期满后,同师父在一起工作,也不能领同等报酬。职员聘雇及其报酬等由双方协议,雇主可以随意解雇。

 

  解放后,工人阶级翻身做主人,地位空前提高。工人由政府统招统配,基本实行单一的固定工制,辅以临时工、考核工、季节工等形式,临时工有计划内和计划外之分。“文化大革命”期间,临时工制度遭受批判和否定,而后所招的都是固定工。70年代增加亦工亦农形式,从农村招收劳力,不转户口和粮食关系,招收对象每月或每年向社、队交一定的管理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全民招工,进行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方针。1981年起实行招工考核,劳动部门给企业招工指标,由劳动部门或同企业联合对招工对象进行考试,择优录取;对待业青年也进行统一考试,当有招工指标时,按分数从高到低顺序录取。19808月,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广开就业门路。19801987年,登记造册的待业人员8783人,劳动部门安排到全民企业的有4863(其中补员515),占待业人数的55.37%1984年,由企业自行考核录取679人,由劳动服务公司组织起来就业的1501人,自谋职业的149人,临时就业的362人。

 

  1983年改为全部招收合同制职工(分为全民和集体、长期和临时等不同类型)1987年县属企业招收合同制职工569人,临时工166人,计划外用工1599人。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实行承包制,享有一定的用工自主权。19885月成立宁化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仕鹏】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