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一 第三章 青少年组织
一、组织
民国17年(1928年),曹坊徐赤生在长汀省立七中加入共青团(后入党)。翌年五月,徐赤生到宁化连岗中学(今宁化一中)传播马列主义,宣传革命,开展学生运动,发展共青团组织,建立宁化县第一个党团混合小组。随后,党团小组的骨干分子分别到禾口、曹坊、李七坑、泉上和城关等地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团组织。
民国20年起,全县先后建立禾口、淮土、长宁(治平)、方田、曹坊、武层、横锁、下巫坊、城郊、南城堡等少共区委,少共区委下设组织部、宣传部,配备专职团干1~3人。是年11月,中共宁化县委成立后,建立少共宁化县委(共青团县委),王昭沛任书记,下设组织部和宣传部。民国21年2月,在宁化城关成立少共中心县委,高一致任少共书记。而后,中沙、安乐、丁坑口、店上、安远、水茜、营上、武昌及宁化城郊等,相继建立少共区委。民国23年,全县(包括澎湃县、泉上县)共有23个少共区委,180多个农村团支部,4481名团员。同年10月,红军长征后,共青团组织不复存在。
于1950年5月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宁化县工作委员会。1952年6月改为青年团宁化县委员会,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学校工作部。1957年7月改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宁化县委,增设青工部、青农部。1959年2月,清流、宁化两县合并,成立共青团清宁县委。1961年分县后恢复共青团宁化县委。“文化大革命”期间,团组织瘫痪。1969年团组织由“红卫兵代表委员会”取代。1972年11月召开共青团宁化县第八届代表大会。各级团组织恢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团县委设三部一室(组织部、宣传部、学校工作部、办公室)。1985年机构改革,团县委下设团务部、农工部、城工部、学校部。迄1987年,全县有30个团委、538个团支部、14620名团员。
1953~1987年,先后召开过12次团员代表大会。
二、活动
苏区时期,团的活动主要是发动青年参军参战和发展生产,支援红军。民国20年中共中央发出扩大红军(下简称“扩红”)的号召,曹坊青年首先响应,有300多人报名参军。翌年
解放后,共青团(新民主义青年团)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活动。
[nextpage]
1950年团县委号召与带领青年投入剿匪、反霸斗争。1951年发动团员青年积极投入抗美援朝运动,踊跃报名参军;在家的团员青年带头开展爱国增产运动。1952年春动员团员、青年带头建立互助组织。1954年发动团员青年带头参加农业合作社,执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在这段时间里,全县团员青年中涌现出20名英雄模范、117名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55年7月县团委表彰了145名模范人物。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团员加入农业社的达99%,团组织普遍建立青年生产突击队和青年生产队,迄1956年春,社社有青年突击队,全县总计达900个。青年吴友联、蓝国豪被评为全国生产积极分子。在1956年扫盲运动中,有12935名青年参加扫盲学习,其中40%青年脱盲。1964年后,团支部普遍建立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阵地,如民校、夜校、业余剧团、俱乐部等,组织青年学习文化技术,开展文体活动。截止1965年,全县计办俱乐部92个、民校133所。1979年起,各级团组织以开展“新长征突击手”活动为核心,组织团员青年积极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农村开展“三田一组”(丰产田、试验田、种子田、科学试验组)和植树造林活动,建立青年突击队449个(5434人)和农科小组308个,建“三田”13699亩,造林4339亩。1980年开展“三创”(创第一流成绩、创活动经费、创活动阵地)活动。是年,禾口红旗大队团支部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新长征突击队”。1981年开展“六项能手”(粮食高产、多种经营、良种培育、禽畜饲养、植树造林、农机使用)竞赛活动。1982年,全县团员青年围绕中共宁化县委提出“田里建粮仓,山上建银行”的经济发展规划,开展多种能手竞赛活动。1983年,团县委与农业局联合开展水稻栽培能手竞赛,3000多名青年参加这一活动,评出120名能手,曹坊范泽权、河龙伊桂超等16名青年创水稻单季亩产
工交财贸系统在开展新长征突击手活动中,于1979年开展技术革新,增产节约,收旧利废,为国家增收310826元。1982年,开展青工“五小”(小发明、小建设、小改造、小设计、小改革)智慧杯竞赛,到1984年有10多个青工小组改革17个项目。5101厂李军武改革枪弹包装箱,每年创利3万元。羊毛衫厂邹德成等改造夏汗衫精漂流水线工艺,提高工效;张宁芳设计出21种羊毛衫图案花样,其中15种参加广州交易会。1984年他们被评为地区青工“五小”活动先进个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共青团组织把团员青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首要任务,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1979年开展青少年道德风尚百日竞赛活动,组成223个帮教小组,利用各种形式对后进青年进行法制教育。1980年开展“学雷锋、继传统、树新风”和“讲文明、懂礼貌”等活动,制定青年道德风尚准则“八要八不要”,在学校团、队开展“五美”(思想美、行为美、语言美、仪表美、环境美)教育活动。1981年编印400册《文明礼貌常识汇编》。1982年3月,在“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中,开展四项活动:一是开展环境净化、美化工作,组织青年近10万人次深入大街小巷、村庄院落大搞清洁卫生;植绿化树205140棵,形成绿化带
- 上一篇:第三节 解放后[ 03-31 ]
- 下一篇: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0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