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卷十五 第一章 商业体制

2010
03/24
10:42
《宁化县志》

    宁化自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至道光九年(1829),百余年不闻兵革,生产发展,人口急增,是清代商业最鼎盛时期。当时仅施、伍两家雇镖师护送外销返回货物沿街衔接不断,致一时通行不便,可见其盛况。咸丰(185lJ861)后,人口减少,生产衰落,商业萧条。民国初略有复苏,京果业大茂号冬季仅油、糖两项每天即可销三四十担。据民国30(1941)调查统计,宁化共有私营商业970家,城关占l3,有木材、土纸、米谷、棉布、京果、百货、药材、香菇、屠宰、烟、酒、糕饼等行业。城关著名商号有:棉布业怡昌、联昌、新宁源,京果业海丰、廉兴、一泰荣,纸业荣茂昌、吉顺源、乾成泰,。烟业大有,药业协和等。有些木商、纸商在外地设有分号。商店之外,又有摊庄、货担,经营百货、饮食、蔬菜等买卖。行商小贩来往于圩场,理发师、竹木匠游村串户、服务上门,大多系个体经营、本小利微,集股合伙或雇请店员的甚少。集市上更多的是农民出卖剩余产品或经营一些小买卖。

    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繁荣经济,保障供给,城乡互助,内外交流”方针指导下,私营商业逐渐复苏,城关私营商业由1950年的378户增至1951年的509户。1952年政府对私营商业逐步通过经销、代销方式进行改造。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后,米业店家转为替粮食部门加工粮食。1954年统计,全县有私营商业625家,从业人员753人,其中批发商24家、零售商601家,城关的267家、乡村的358家。19576月全面完成对私营工商品的社会主义改造后,私营商业成分从1950年占社会商业的9315%下降到1958年的679%。私营商业人员有的下放到农业社参加生产,有的由商业局组织到畜牧场、伐竹场劳动,实行“商业国有化、私商劳动化”,有的被允许从事代销代购,也有的公私合营后成为国营商店职工。1961年调整商业政策,开放农贸市场,允许小商贩在市场经商。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把个体商贩视为资本主义再一次加以取消,特别是70年代初期,连农民自己种的菜也得向国营“菜市场”交售。1978年后,国家实行开放搞活的经济政策,允许私人经商,私营商业作为社会主义商业的必要补充又得以发展。同时政策允许农民从事商业、服务和贩运。1987年,全县有证个体商贩达1564家、从业人员1688(其中县城404家、509),个体商贩商业零售额172943万元,饮食服务零售额350万元,个体手工业零售额531万元,共占当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l 7.09%。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仕鹏】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