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商 业
宁化资源丰富,盛产稻谷、木材、土纸、辣椒干、畜禽等。与邻县比较,人口较多,商业也较繁荣。旧志载:“往承平时,白下间门之贾,岁再往还,里巷衣冠,必曰京式;嚣御酒量,非吴产不珍。”反映商贩交往盛况。“四乡有市,无日不圩”说明农村贸易亦颇发达。清道光九年(1829年)全县人口达379240人;土纸槽户达500多户,年产土纸2000余吨;香菇年产1~
民国初期至抗日战争期间,宁化地处内地。比较安定,又以大量粮食、畜、禽、土纸、木材支援外地,商业有时亦很繁荣,但因物价波动,盛衰无常。解放后,在人民政府“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方针指导下,生产发展。公路交通建设不断扩展,商业亦逐渐振兴。迄1 956,年社会商品零售额达695.8万元,比1952年增长80.6%,年均递增16%。
1956年对私营工商业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商业成为市场主体经济。但经过1 958年“大跃进’’盲目大购大销、虚假大增长后,因工农业生产下降,商业亦随之跌落。经过国民经济调整,商业重新发展繁荣。但随后进行“文化大革命”,集体商业网点网点撤并,人员下放劳动,农贸市场被横加种种限制甚至关闭,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的经营体制受到许多框框的约束,只讲路线,不讲经济效益,市场萧条。在此期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虽然也年均递增6%,但已远远不如50年代。
1979年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政策,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流通渠道并存,开放市场,引进竞争机制,市场重新活跃。由于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给市场提供丰富的物资,而市场的活跃又刺激生产的发展,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景象。1987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2481.68万元,比1976年增长390 9,6,比1978年增长274%,9年年均递增1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