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十二 第二章 乡村建设
乡镇驻地建设,基本上是清以前的遗存。民国33年(1944年),各乡镇成立建设委员会筹建新市场,开辟新址,鼓励私人建房。民国29年,湖村建房32间;民国34年,济村建筑市场2处,计34间;民国36年,禾口竣工的新市场,计130间,每间宽4米,街道宽12米;民国37年,治平新建市场1座(长20米、宽约7米),私人建房40余间;石碧新市场公完成原计划(长600米,宽220米)的1/6。此外,淮土、凤山、曹坊、安乐、泉上、水茜、安远、中沙等地亦有小规模的街道建设,房屋多是土木结构的二层楼房。
民国33年元月,县政府下令各乡镇在要道路口建造碉堡,以为驻兵扼守之用。除石碧、安远原有之外,全县共建碉堡38座:治平、安乐各6座;淮土5座;南田4座;济村、凤山、城南镇各3座;曹坊、湖村各2座、水茜、禾口、中沙、城东镇各1座。均于解放后拆除。
解放后,乡镇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发展。80年代后,不少乡村规模扩展一倍,所建房屋将近现在房屋的一半,新建面积相当于历年建设总和。乡镇所在地新建、扩建街道和市场,供电、供水、文化娱乐设施基本齐备。公有建设方面,诸如政府办公楼、影剧院、卫生院、供销社、粮站、银行、税务所、邮电所、林业站、农机站、水电站、学校等单位的办公、住房和营业房屋,大部分系新建,少数扩建。1981-1987年农村集体建房131506平方米。乡镇平均8219平方米,翠江镇12769平方米。
泉上镇是我县最大的乡镇所在地。面积9公顷,居民3189人。现存昔日土堡遗址1座,面积16900平方米,内建砖木结构平房,以纵7横2的9条小巷分割成块,周围土墙高达16.6米,半墙走道宽及6.6米,墙上布有铳眼,墙下辟有防护沟,易守难攻,是当时的防寇建筑,于民国22年被毁。解放后,重建拓新水泥路街4条:新街8米宽,480米长;文明路6米宽,462米长;北街20米宽,250米长;西大街面积与1. 2公顷的农贸市场相仿。新建私人住宅281783平方米,多系二层土木或砖木结构。集体和全民建房35698平方米,均为 混合结构,其中供销社、银行、粮站、农民俱乐部和中学教学楼设计新颖实用,是全镇的主要建筑。
湖村乡于1983年修整东古街至老圩、乡所至湖村大队的老街道,新铺水泥路面。1985年又新建猪子坝到石会桥24米宽、400米长的水泥路面大街。迄1987年底,共建两屋以上楼房25幢,建筑面积13077平方米,其中五层1幢、四层3幢、三层15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