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川西,不一样的藏地风情
川西蕴藏许多蜚声中外的景点,作者特意避开为人熟知的地区,自驾进入人迹罕至的藏乡。在渔子西眺望雪山,穿梭于水墨画般的糜棱岩地貌,欣赏嘉绒藏寨独特的藏戏,邂逅莫斯卡灵动的土拨鼠……
车至鱼子西时已是下午两点,阳光直射得人睁不开眼,但到背阴处又会发现太阳的可爱,这就是海拔4000米的“高冷”了。
鱼子西离新都桥不到20公里,因道路崎岖,成了一处被雪山隐藏的秘境
我们到了700多年历史的曲木寺,它属于萨迦教派,在鼎盛时期有500多个僧侣在此修行。晴天时是最佳的观景台,一眼望出去,迎接你的是金光下的贡嘎群峰和雅拉神山。
远远看去,曲木寺像一座神仙宫殿般的雪中城堡
雅拉神山是《格萨尔王传》里四座神山之一,它的主峰终年积雪,有着“东方白牦牛”之称。深秋在金色的山谷里眺望,如临仙界。
初晨,雾气会笼罩整个山顶,冻得通红的阿ken嚷着,一切都那么朦胧、那么美,应该住下来!
从山顶下来,我们驶回318国道,开过一段荒无人烟的路,就离墨石公园不远了。在披着金色草甸的群山怀抱中,是一片墨石山水。灰黑色的糜棱岩山体寸草不生,褶皱、沟壑、峰峦,一应俱全。
墨色的山体如城墙、峻岭、波涛,走南闯北的我们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场景
这种岩石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的颜色,甚至一天之中也会变。阴雨天山色更深,云雾缭绕间颇具神秘感。建议大家从正门买票,开车绕到后门检票,只要步行几分钟就能进入到核心区。
流水的侵蚀把墨石公园雕塑成眼前的千姿百态
顺台阶向上走就到了墨石亭,这是个制高点。栈道从墨山间穿过,刚下过的雪融化了,冰凉的水沿着山谷如一条墨汁汇成的小河。
临近丹巴,就进入了牦牛河谷。冰雪融化汇成了大金川,两岸尽是高山,谷深处是大大小小的数十处藏寨,鲜艳的“城堡”撒落在缓坡间。
民居和森林、溪流、农田、古碉,组成了若幻若真的画卷
嘉绒民居的特色保留完好,楼里有着居室、锅庄室等,外墙为白、屋檐染红,四个角上是小佛塔,代表着山、树、水、地的四方神。
这里一户人家住一幢寨楼,有的三五成群相依,有的孑然独立
现存的碉楼有4种,要隘碉筑于悬崖险道之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烽火碉筑于山头,用于传递信息;寨碉是为保护村寨而修,一般立于村头;家碉多与楼房相连,碉堡前放着独木梯,一旦有敌人来犯,只要退入碉楼,抽掉楼梯,外人极难进入。
老人说,鼎盛期这里的碉楼不下100座,在大小金川的山脊密麻林立,是何等壮观
现在这里毫无危险的影子,唯有一派安居的闲适,和蔼的藏族阿嬷下地里为我们掰来新鲜的苞米做早餐,她普通话不太好,但微笑就是最好的桥。
克瑞斯说,这是我们一路最富人情味的地方
11月下旬来就是最好的时间,秋高气爽,叶子被晚霜染成了金黄,秋林配上红白相间的藏屋,像是童话的世界。
再沿着牦牛河谷逆流而上,我们要前往莫斯卡,是传说中的土拨鼠之家。海拔抬升到3500米时,迎接我们的是金黄的高原牧场。
莫斯卡村的村民以放牧为生
莫斯卡有个习俗——不杀生,让它成了野生动物的天堂。村宠是土拨鼠,藏民们总是亲切地叫它们“雪猪儿”,夏天时会漫山遍野地出现,到了零度以下,大部分就已冬眠。
寻找土拨鼠的扎西
我们认识的扎西顿珠小朋友经验丰富,他知道哪些贪吃鬼会趁着中午出洞觅食。这些小家伙天性机警,但在村民的爱护下,不惧怕生人。从秋季到初春,扎西担心土拨鼠吃不饱,需要钱给小家伙们换食物,他会跟着爸爸踏上艰难的采集虫草的路途。
在扎西的召唤声中,一只土拨鼠终于爬出洞穴,它喜欢脆脆的雪饼,双爪捧着,吃个认真
村中的金龙寺,每逢节日会表演藏戏,最经典的是《格萨尔王传》。讲述这位雪域英雄降妖伏魔、统一岭国后返回天界的故事。
金龙寺前的藏戏表演
牧民们会回到村里,换上艳丽的戏服,拿起长笛、大鼓、螺蛳等藏乐器,鼓号声骤起时,场面宏大热烈。观众席地而坐,兴致勃勃,情不自禁地哼着曲调。
告别莫斯卡,北上就进入了甘孜。甘白公路上,沿路有河谷、原始针叶林、牧场、海子、冰川……看到莲花生大师的巨大金身时,便到了亚青。和早已闻名遐迩的色达相比,亚青寺更像一朵孤寂中盛开的雪莲。
亚青标志性的莲花生大师像
这里是世界上最多觉姆(藏族女僧)的地方,有两万多人,而被称作“觉姆之心”。首先在视觉上就给人很大冲击,密密麻麻的棚屋建在河道中的一处绿洲上,岛内是世界上最大的觉姆区,岛外是扎巴(男僧)区。
建筑群被交错的昌曲河环绕着,清晨或黄昏时,河水闪着金光
每天上午10点,僧人们会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进行绕山,风雨无阻。觉姆绕南山,扎巴绕北山,要下午5点左右,才能回到住所。在佛堂内寻一个角落席地而坐,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能感到精神的安宁。
最终,只有不到1%的觉姆能够获得阿秋喇嘛的成就印证,她们在这里少则要居住三五年,多则十来年
在觉姆岛的山坡上,还有着一片单个木箱改造的小屋,只能容纳一人,而被叫作“火柴盒”。每年11月,户外课结束时,她们便会进入“火柴盒”进行为期百日的闭关打坐,黄昏过后才能走出。
当我们经过壤塘到阿坝县,就正式进入了若尔盖草原,道路两旁不时经过牧民。这是另一处展露川西丰富精神的地方,一座小小的县城有着40多座名寺,如众神的居所。
进入阿坝县,山势一下子矮了下去
其中的棒托寺背靠瞻巴拉山,面向象山和则曲河。你很难不被那巨大的元代佛塔所吸引,以最高的降魔塔为中心,堆积如山的经片周围是元明清等时期的39座佛塔。
39座佛塔大小形状各异,高的有42米,小的只有6米高
棒托寺塔身是内空的,里面盛载着释伽佛、无量寿佛、莲花生、绿度母等塑像和精美的壁画,现在为了保护这些文物,而暂停向民众开放了。
在阿坝最不可错过的还有各莫寺,它也是阿坝人心中的小布达拉宫。原以为看过真布达拉宫的我们,难以泛起涟漪,但高耸入云的法喜苑给人大大的惊喜。
让人触动的不仅是法喜苑的庞大,还在于充满了细节的佛教艺术
它的内部汇集了藏区工艺大师的雕刻、绘画、挂毯、酥油花……和山一样高的法喜苑里还有着世界上最大的连体佛殿、最大的弥勒佛。每个造像栩栩如生,完全是一个“神仙世界”。
寺中还有600多名驻院僧人,为它注入了活力
傍晚时分,结束了一天修行的僧人们三两成群,有的踱步沉思,有的在寺外轻谈,有的在草地上享用晚餐。游人很稀少,我们则像在一幅唐卡中穿行,与画中景相依,和画中人同步。
继续北上,是《西藏的地平线》中著名的两座郎木寺,隔河而居。
郎木寺不仅是寺庙,也是小镇的名字,一金一红两座寺庙在这里隔河相望
四川的也叫格尔底寺,有百米红墙;甘肃的也叫达仓朗木寺,金顶建筑,高大气魄。小镇的标配是雪峰、蓝天和大朵的云,空灵而带有禅意。
- 上一篇:安徽五线小城,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近千年的历史[ 11-29 ]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