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中华龙脊”竟是人类禁区,秦岭鳌太线不许私人穿越,有何秘密?

2021
11/01
09:40
网易旅游

在驴友圈里,有一个很多人向往,但是很多人也不敢去的“人类禁区”——秦岭鳌太线。很多人戏称,穿越秦岭鳌太线,成功了那就是在冒险赢家,如果失败了,那就是阴阳两隔,此外,基本上没有第三种选择。


从这句话我们也可以看出,秦岭鳌太线是非常危险的,否则,人们也不能这么说了。多年来,在秦岭鳌太线,时有遇难者出现,比方说,去年9月份的时候,一名年仅19岁的少年,就在独自穿越鳌太线的时候遇难。


而在前段时间,同样有3名驴友冒险穿越鳌太线,中途发生了意外,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那么,秦岭鳌太线究竟有何秘密,为何如此危险呢?


秦岭鳌太线,是秦岭海拔最高的一段主山脊,这段山脊也被称作“中华龙脊”,最高峰的海拔在3771.2米,而且在穿越的过程中,到处都是高难度的陡坡,再加上这里并没有开发,完全是大自然的原生态样貌,难走不说,而且途中更是荒无人烟,没有任何的补给点。


可以说,从进入鳌太线的那一刻起,基本上就没有回头路了,而且气候变化也诡谲多变,这也让鳌太线成为了我国境内,最难走的五大徒步路线之一,全程170公里,可以说是危机四伏,稍有不慎,就会遇险遇难。


根据数据统计,从2012年至今,在鳌太线遇难的驴友,已经超过50人,而且尽管在2018年的时候,秦岭鳌太线就已经禁止私人穿越了,但是,却仍然有很多驴友不顾禁令,仍然想要去“中华龙脊”上走上一遭。


其中一个原因,是对于这些探险者来说,挑战秦岭鳌太线,是自己一生的梦想之一,是可以足够用来在驴友圈进行炫耀的。


而另一个原因,就是虽然秦岭鳌太线难走,但是,秦岭鳌太线的风光,实在是太美了,原生态的自然风光,是在别处看不到的,所以,很多向往自然风光的人,也会冒险走上一遭。


那么,为何会有这么多驴友,在鳌太线遇难呢?


虽然鳌太线难走,但是,并不是没有人成功穿越过,否则如果只要是进入到秦岭鳌太线的人,就有去无回,那么,鳌太线早就每人敢去了。


那么,为何有的人可以顺利穿越鳌太线,有的人却在其中遇难呢?有观点认为,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就是选择穿越鳌太线的季节不对


秦岭鳌太线虽然很难走,但是却并没有雪线的存在,说起来只要是准备充分,对于有经验的驴友来说,难度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大。


特别是每年的6月份,也是鳌太线最容易穿越的季节,不仅景色宜人,这个季节里的鳌太线,天气情况也相对稳定,很少会出现极端天气,对于穿越者来说,还是很友好的。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选择在6月份穿越鳌太线,因此,比方说一些人会选择在秋冬季节穿越鳌太线,本身这个时期的鳌太线,气候变化就比较大,自然,也就很容易遇难了。


其次,秦岭鳌太线穿越耗时长,准备不充分


因为秦岭鳌太线非常难走,这也导致全程穿越,至少需要4-6天的时间才可以做到,由于中途没有任何的补给点,所以,对于想要穿越鳌太线的人来说,在进入之前,是需要做好完全准备的,同时,身体条件也需要非常好,任何一个环节准备不够充分,都有可能会在中途遇险。


比方说,鳌太线在秋冬季节,是经常会出现大规模的降温,而很多人在穿越的时候,往往会因为嫌负担过重,并不会携带太多御寒的装备,这样一来,一旦遇到恶劣天气,那么,就有可能陷入到低温状态,从而因为救援不及时而遇难。


那么,既然鳌太线已经禁止进入,为何还会有人遇难呢?


鳌太线禁止穿越,从3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但是,多年来却仍然屡禁不止,主要原因,是因为鳌太线四通八达,有着多个入口可以进入,而且在鳌太线的边缘地区,周围的村民偶尔也会进入其中,这就导致想要在所有的地点,都设置检查点,进行入山人员的排查,是不现实的。


因为一些人在入山之后,是完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最终进入到鳌太线的。拿上文中我们提到过的,四川19岁男孩来说,他就是躲过了检查点,然后从其他地方进行穿越,最终在山里遇难的。


所以,笔者在这里也奉劝大家,千万不要处于好奇,也不要抱着侥幸心理,既然鳌太线被禁止进入,自然也就意味着它是非常危险的,生命只有一次,切不可随意开玩笑。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作者:】 【责任编辑:任振宇】

热门新闻

  • 探访甘肃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

    探访甘肃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

    253人民网2021-07-08
  • 乌鲁木齐新增滨河景观带

    乌鲁木齐新增滨河景观带

    250人民网2021-07-08
  • 大美新疆之库尔德宁 天山深处的仙境美地

    大美新疆之库尔德宁 天山深处的仙境美地

    300央视网2021-07-07
  • 一图读懂“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一图读懂“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292央视网2021-07-07
  • 1933年的兰州,见过这些细节的人,已经不多了

    1933年的兰州,见过这些细节的人,已经不多了

    289网易旅游2021-06-29
  • 在霞浦,遇见光和影之一

    在霞浦,遇见光和影之一

    367网易旅游202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