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宁化敬湖公祠:从家族祠堂到乡村振兴新地标

2025
04/15
07:48
曹坊镇

在宁化县曹坊镇下曹村,一座始建于清光绪丁丑年(1877年)的敬湖公祠,历经百年沧桑,正从传统宗族祠堂转型为集红色教育、文化传承、农旅融合于一体的乡村振兴“活态地标”。


敬湖公祠外貌 (伊世海摄)


这座占地858平方米的清代建筑,由清代正四品官员曹国声牵头兴建,其悬挂的“中宪大夫”牌匾见证着家族荣耀,而土地革命时期作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宿营地和红九军团后方医院的红色记忆,更赋予它厚重的历史价值。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每逢农历二月、八月庙会,祠堂戏台便响起经典戏曲,吸引数百村民聚集。村支书曹朝荣介绍,依托祠堂举办的民俗活动已成传统,2023年8月全国“四季村晚”夏季示范活动在此举办,相关视频在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热播,带动地方知名度飙升。除节庆外,祠堂还承接婚宴庆典,成为连接传统民俗与现代生活的纽带。


村民在敬湖公祠内观看戏曲表演(黄尉峰摄)


敬湖公祠不仅是文化地标,更是红色活化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其作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宿营地和红九军团后方医院,见证革命烽火。近年来,当地将其打造为红色教育现场教学点,2024年已接待研学团队及游客6.8万人次,成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核心展示园的重要窗口。堂内展陈的红色史料与“中宪大夫”牌匾交相辉映,诉说着历史与当下的对话。


2021年完成保护性修缮后,敬湖公祠被纳入曹坊红色旅游精品路线,与周边文旅研学基地、网红地标“八十里铺”联动,形成“红古绿”三色融合的乡村业态。游客既可在此追寻红色足迹,也能体验客家民俗、品尝地道美食。村集体还通过出租祠堂场地、开发文创产品,带动村民增收。村民曹大爷感慨:“老祠堂成了‘聚宝盆’,既带火产业,又让乡愁有了归处。”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敬湖公祠在坚守传统功能的根基上,不断拓展全新内涵。曹坊镇也将持续发力,从文化传承、文旅发展、社会治理等多个维度深耕细作,致力于将更多乡村祠堂打造成文明礼堂,为乡村振兴汇聚磅礴文化力量。


通讯员 雷靖航 王远芳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通讯员 雷靖航 王远芳】 【责任编辑:张惠川】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