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凤凰山:长征从这里出发

2020
03/17
07:14
三明日报

●吴德权 曾凤清/文 林文斌/图


1934年10月,宁化县淮土镇凤山村,这块被当地人称为“凤凰山”的红土地上,一件伟大的历史事件正在此发生。驻宁化淮阳、隘门的中央主力红军,奉命在淮土凤凰山集中,从凤凰山经江西石城、瑞金向于都方向集结,开始踏上前途艰险,后来被称为“长征”的万里征程。


宁化凤凰山,从此作为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而载入史册。


1929年,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红四军从江西入宁,途经淮土凤凰山,并在此安营扎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作为宁化受革命影响最早的地域之一,这里是中央宁化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著名的扩红模范区。由毛泽东、朱德、罗炳辉和谭震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其领导的红四军、红十二军等中央主力红军开辟和创建的凤凰山苏区,在1934年5月以前隶属中央苏区福建省宁化县,同年5月至10月隶属中央苏区太雷县。


根据史料和早年当地老人的回忆,从宁化出发的中央主力红军,无论经长汀前往瑞金,还是经石城的横江、瑞金开往于都,他们的行军路线也就三条:一是从淮土凤凰山、大王——横江——瑞金——于都;二是从淮土隘门——石壁——凤凰山——横江——瑞金——于都;三是从曹坊——长汀——瑞金——于都。


2017年,凤凰山村被中共三明市委党史研究室命名为“中央红军村”。从路途计算,宁化都属路途最远的红军长征出发地。美国作家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曾对长征的始发地和终止地明确写道:“红军谈到它时,一般都叫二万五千里长征,从福建最远的地方开始,一直到遥远的陕西北部道路的尽头为止,其间迂回曲折、进进退退,因此有好些长征战士肯定走过的路程有那么长,甚至比这更长。”这个“福建最远的地方”,无疑就是宁化,而位于宁化西部的凤凰山,正是长征起点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凤凰山有条宽四五米,长四百多米的“红军街”。红军进驻凤凰山后,纪律严明,买卖公平,不随意打扰群众,能借宿的大厅、空房、祠堂、寺庙都住满了红军,当地百姓便将自家门板拆下借给红军过夜,每天一早,红军战士早早地把借去当床板的门板给各家各户上好,扎好垫睡的稻草,并把地板打扫干净。


“至长征出发前,驻守宁化的中央主力红军约1.4万人,占中央主力红军总兵力的16%强。”2009年11月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福建中央苏区纵横(宁化卷)》如是记载。这些主力红军于1934年10月奉命从宁化出发,踏上了前途艰险的万里征途。凤凰山成为中国革命的“关节点”。


凤凰山成为长征始发地有它的偶然性,更有它的必然性。


由于中央“左”倾错误路线的领导,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战役步步失利,中央苏区日益缩小。1934年8月,根据中共中央分局和中革军委指示,闽赣省委、省军区机关迁至宁化县城。1934年9月中旬,中央苏区仅存江西的瑞金、会昌、于都、兴国、宁都、石城和福建的宁化、长汀等县。12月中旬泉上沦陷,宁化成为中央苏区县中最后沦陷的“红色壁垒”,为中央主力红军退守提供了有利的迂回空间。


1934年10月7 日,参加石城阻击战的红三军团奉中革军委命令,把防务移交给地方红军后,撤到石城与宁化交界的边境地区凤凰山、大王、隘门一带集结,当时红三军团第四师师部就设在凤凰山村左后侧的“松竹居”。


红军烈士遗孀张球秀回忆说:“……这年的阴历8月底,很多红军部队在淮土、凤凰山、大王等地住了两天后,向横江开去了,当时正是晒辣椒干的时候……”老红军魏国华回忆说:“红三军团和少共国际师等主力红军部队,在广昌打了败仗后,撤退到驿前、小松、凤凰山一带防御。1934年阴历8月底,红三军团奉命全部撤到凤凰山休整,接着就开往于都,从此离开了中央苏区,当时谁也不知道这场战略大转移,便是日后举世闻名的‘长征’。”


但长征从这里出发,却又是必然的。


凤凰山与江西接壤,是宁化受革命影响最早的地域之一,具有深厚的革命基础,是中央宁化苏区重要的组成部分。


早在1929年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从宁化西陲的隘门、大王、凤凰山、石城的小姑等地向长汀及瑞金壬田进发,途经凤凰山并在此安营扎寨,在凤凰山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


当时,红军在村中央的五通庙大坪的樟树下召开群众大会,会上,朱德军长亲自站在一条长板凳上讲话,向群众宣传革命思想。朱德在群众大会上,时而以提问式的语气揭示劳苦群众受剥削压迫的社会根源,时而用铿锵有力的声音痛斥国民党蒋介石的罪行,时而又激情满怀地宣传共产党救国救民主张,号召贫苦农民起来建立自己的武装,打土豪、分田地,推翻反动统治,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如今,见证朱德军长演讲的那棵古樟树已有400多年,依旧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如一个参透世事的老人。


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亲手点燃了凤凰山革命的星星之火,从此,凤凰山革命烽火燎原,宁化及凤凰山村发展成为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


红军进驻凤凰山后,紧密联系当地群众,大力宣传革命,在帮助指导建党建政和建立地方武装,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的基础上,红军在当地建立看病所,兴办列宁小学,还帮助群众下地干活、上山打柴、挖井修路。村里原来的蛇岭井是一口井底不足1米深,由河卵石简单堆积而成的小四方井,井面坑洼不平,给村民挑水带来不便。1931年10月,红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一连进驻后,战士们帮忙把井挖深、扩大,一口小方井变成了大圆井,解决了凤凰山及周边村民的用水问题。凤凰山群众一直饮用着这口井水,称其为“红军井”。


老红军王胜彪回忆:“红军最早来宁化是1929年阴历年过了不久,从石城经过宁化的凤凰山进长汀的。有一个连队到凤凰山住了两个晚上,我听红军连长讲过话,知道红军是穷人的队伍。”这个连队当时就驻扎在村中央的五通庙内,这座庙始建于唐朝,有上下两层,已列为“凤凰山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群保护工程”。王胜彪是16000多名宁化籍参加红军中长征到达陕北仅剩的58人之一,195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1993年1月30日在北京病故,享年88岁。


军民鱼水情深,凤凰山人民不仅在兵源上支援前线,在人、财、物方面也倾其所有。扩红期间,凤凰山乡党委、乡苏政府充分发挥党团组织领导和党团员带头模范作用,进行扩红竞赛。“兄弟同参军,父子齐上阵,夫妻一条心”,大家的参军热情异常高涨。全村160多户参加红军就有100多人,除地、反、富、坏外,80%青年参军上了前线。


青壮年上前线后,村里留下的是儿童、妇女、老人,他们筹款不落后,运输不落后,帮助做军衣、草鞋不落后,几乎全民参加革命,8岁至14岁的参加儿童团,手持梭标和木棍检查路条;中老年和妇女组成运输队、担架队,帮助担负军需品、战利品运输和救护任务。


深厚的革命基础,昭示了凤凰山成为长征出发地的必然性。


从大的数据来看,三明全市参加红军3万多人,其中宁化就有1.3万多人。长征途中,三明籍红军指战员大都编入红三军团第四师和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分别担任长征中最艰巨的前卫和后卫任务。在湘江战役中,前卫红四师伤亡惨重、损失过半。作为总后卫的红五军团三十四师浴血奋战,大部分人壮烈牺牲、血染湘江,红三十四师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红军到达陕北后,三明籍红军战士幸存的仅有76人,在册革命烈士6610人,还有许多烈士没能留下英名。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三明籍开国将军仅有4人:少将张廷发,沙县夏茂人;少将张新华,宁化县曹坊乡人;少将张雍耿,宁化县禾口乡人;少将孔俊彪,宁化县城关人。


长征是中华民族开始崛起、走向伟大复兴的一个起点。三明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为共和国的旗帜增添了灿烂的色彩,而凤凰山也在偶然中必然地成为红军长征出发地的一个重要标志,载入共和国的史册。


“军爱民,民拥军”“红军万岁”几个大字,至今在凤凰山红军街头的门楼上熠熠生辉。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吴德权 曾凤清/文 林文斌/图】 【责任编辑:茜茜】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