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化:“三个打造”推动基础教育质量再提升
本报讯“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12月20日,宁化县湖村中心学校,学生们正学唱红色歌曲《映山红》。在宁化,唱响红色歌曲,传承红色文化,已成为全县学校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宁化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理念,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教师队伍,持续推动基础教育质量再提升,办学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中高考质量名列全省全市前列。教育逐渐成为宁化老区的一张亮丽名片。
打造优质均衡教育资源,让城乡孩子共享公平优质教育。宁化通过扩建、改建、新建以及薄弱学校改造等方式,新增城区小学学位1530个、幼儿园学位1134个;乡镇新改扩建学校4所、独立公办园8所,设学前支教点73个,满足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需求。“有学上”还要“上好学”,宁化深化“总校制改革”,组建幼教总校3个、小学管理共同体6个、初中以城带乡质量发展共同体4个,创新“一主两翼”基础教育模式,每年核拨20万元用于打造“书香墨香校园”,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打造优势县域办学品牌,塑造红色教育、教育扶贫品牌。宁化红色文化、客家文化资源丰富,目前,打造红色文化示范校5所,收集、创作红色故事80篇、红色歌谣100首,红色元素、客家文化已融入到点滴教学中。2016年以来,创新“三全三扶一档”“贫困幼儿保教费补差”和“贫困大学生45810资助”等教育扶贫机制,截至目前,发放助学金533.5万元、惠及1038人次。
打造优秀教育教学团队,让教师享受教育幸福。教师是教育的基础保障,宁化优先补充教师岗位编制,按“退一补一加20%”招聘新教师,现有教师3400多名。 出台《葛藤人才行动计划》,对师范类本科和“211”大学毕业男教师每人每月补助500元。实施教师“安居工程”,为94名农村教师解决住房问题,为城区单身教师提供周转房54套共135间,让教师安心教学。同时,由县财政予以资金保障,给予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工作经费1万元,通过培育学科带头人、德才兼备教师,带动全县教育教学水平再提升。
有付出就有收获,经过县委、县政府的打造,宁化收获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省、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现场会、全市初中教育工作会先后在宁化举行。2016年以来,全县考取“985”“211”院校283人、714人,其中清华、北大有15人。 (本报宁化记者站 雷露微)

- 上一篇:宁化张天华入选2019年12月“福建好人榜”[ 01-06 ]
- 下一篇:【网络述年】快讯:宁化“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举行启动仪式[ 0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