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坊游傩纳入《中国节日影像志》课题研究
2016
02/25
07:51
宁化县新闻中心
朱靖江采访当地民众
2月20日,宁化县安乐镇夏坊村举行游傩庙会,远近十里八乡的信徒、民众纷纷前往观赏,盛况空前,胜似乡下赶集。
“夏坊古游傩与福建其他地方的傩舞、傩戏有着明显的不同,保留着不少原生态元素,之所以流传至今,与当地偏远环境和民众信仰有关。”中央民族大学影视人类学中心主任朱靖江带领课题组也来到游傩现场跟踪拍摄并采写,他认为在当地村民心中,傩成为意识化的凝聚物,是神的象征和载体,是一种超自然的信仰,游傩在偏远农村地区还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夏坊游傩是古傩文化的一种遗留,“七圣”庙会越来越像一个民俗节日,而它承载的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可以说传统的崇拜活动已被赋予新的象征意义。
2015年9月,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正式发文,将宁化夏坊古游傩纳入《中国节日影像志》课题研究,朱靖江任课题组组长,厦门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参与该课题研究。夏坊村的游傩受《封神演义》的影响,属于“梅山七圣”崇拜,是当地人到湖南经商后传入的。“七圣”祭祀原来只属吴姓所有,后来扩大到吴姓、夏姓、赖姓三姓,至清末已发展成全村人共同参与的民俗活动,寄托了当地民众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为文化部直属科研管理单位,“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承担中国民族民间文艺资源的搜集、整理、保护、研究、发展工作。开展《中国节日影像志》课题项目,旨在通过影视技术手段记录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传统节日,以客观反映节日现状为特征,是国内第一次系统进行传统节日拍摄记录的重大研究工作。(赖全平)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赖全平】 【责任编辑:丽勍】
- 上一篇:宁化元宵节全民K歌总决赛见分晓[ 02-25 ]
- 下一篇:三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岳父[ 0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