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一所山村小学的美丽嬗变

2015
06/03
07:42
三明日报


师生齐动手


  说到做到。利用双休日,15名教师带上干粮和土箕,到离校5公里外的山涧小溪里捡拾鹅卵石。他们肩挑手提,硬是从河里运回10多立方米的小石子。会泥工的邱金泉老师,自告奋勇地担任铺路队队长,利用早晚时间,带领老师们分拣石子、锯模板、拌水泥,4天时间就在操场边上铺好一条70米长的石子路。老师们全累得腰酸背痛,却毫无怨言。随后,老师们又铺好了一条总面积100多平方米的水泥路。


  利用双休日,15名教师带上刀锯上山找竹子,专挑竹农不要的、卖不了钱的竹子,锯好,劈成细片,挑到山下,用摩托车一趟趟地运回学校。柳宜模老师主动请缨,负责设计花圃周边的篱笆款式。每天清晨6时,老师们就拿上铁丝、钳子忙碌起来,半个月后,近300米颇具造型的篱笆呈现在学生和家长面前。


  为粉刷教学楼、油漆门窗,老师们向村里有经验的师傅请教后,就戴起斗笠,穿上旧衣,拿上滚筒,变身装璜师傅。他们白天上课,晚上施工。挪开桌子,铺上地膜,大家开始粉刷墙壁、油漆门窗。刷好一间教室,老师们马上打扫卫生,把课桌椅摆放好,又转移到下一间教室。柳宜模老师人小机灵,他从家里带来一根粗绳当作安全绳,系在腰间,悬空油漆完所有窗户;邱华兴老师个子高,他凭借一把人字梯,负责天花板、围墙顶部的粉刷;邱金泉老师最细心,他负责修修补补,把好质量关。谢龙祥拿起涂料走向厕所,邱金泉老师随后跟去……


  “南泥湾精神,是抗日战争时期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为代表的抗日军民,在著名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创造的,是八路军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漂亮的校园,是老师们肩挑手提,挥汗如雨干出来的,为学校节省10多万元的开支。”谈起这支教师施工队,校长谢龙祥十分欣慰与自豪。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赖全平 刘才恒 宁志强】 【责任编辑:茜茜】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