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寒谷不“寒”

2015
01/27
08:09
宁化县新闻中心

 

    水泥路蜿蜒在群山之间,进入寒谷村,穿过村中央,停在大山脚下。农民休闲广场上,老人安闲地晒着太阳。葱翠松林遮天蔽日,郁郁葱葱。村里有个小小的池塘,已经建设成一个景观带,村民吃完饭,三三两两在那里散步。这是闽赣边界中部的宁化县淮土镇寒谷村的美景,尽管时值严冬,但寒谷村的村民并不觉得“寒”。

  
  “现在就有7、8户住在城关和外地的寒谷人想回家盖房。”1月23日,村主任张康宁说。几年前,这里的人想的是往外搬。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路没路,水没水,土是紫页岩,几亩薄田难赚钱,村容村貌差,谁会想留着这里。现在不一样了,前后相比,差得天外天。”今年80岁的张本标老人说起前后的变化,很激动。 

 
  宁化是仅次于长汀县的全省第二大严重水土流失区,水土流失面积64.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8.1%。寒谷村是紫页岩土,不宜树木和农作物生长,村子发展迟滞。得益于县里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在挂村领导干部的支持下,村子近两年发生大变化。  
 

  “村容村貌得到整治,破旧、不卫生的猪圈牛栏搬走了,现在路两边正在植绿化树;搞了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污水漫灌成为历史;建了自来水项目,我们喝水不用跑远路去挑了。”张本标说起村里搞的项目,如数家珍。  


    生态美,百姓富,产业兴,是这个村子的新期望。“这两年种了马尾松1000余亩,补植油茶1000多亩,还种了400来亩的象草。”张康宁说。可以预见,几年以后,这里的生态植被将有巨大的变化。除了油茶成为新的收入增长点,村里还引进一家总投资1.2亿元的肉羊养殖项目,现在已完成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有1万多平方米养殖基地,580只种羊开始产子。“计划种植1000多亩的象草,既丰富植被,又用来养羊。项目用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形式发展,带动大批村民增收。”张康宁说。
 

    张本标是村里的老支书,对于现在的发展,他很满意。老人有几个儿女住在城关,但他选择留在村里。“条件不比城里差,空气好,又干净,走动起来自由自在,就在这住一辈子了。”(俞祥波  罗 鸣)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俞祥波 罗 鸣】 【责任编辑:丽勍】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