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秀芳:服务老区奉献夕阳
服务老区四处奔波
为加快老区建设,围绕县里的中心工作,杨秀芳会经常选择1—2个调研课题,深入调查研究,倾听民意,反映民情。7年来,他参与10多个专题调研,撰写调研报告28篇,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济村乡湖头村的简易公路,属上世纪70年代修建,路窄弯多,坑洼不平,在杨秀芳的多次呼吁下,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当年就修建了水泥路。困难户张九水,一家3口挤在黑洞洞的土坯房里,床铺架在猪牛栏上,经过杨秀芳的呼吁,住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多年来,杨秀芳带领县老促会同志外出化缘,积极寻求上级老促会的帮助和支持。通过他的牵线搭桥,引进资金448万元帮助35个建制村修建乡村公路230公里、桥梁3座、自来水工程27处、革命历史纪念物(碑)5处。他筹资378万元帮助修建和改造中小学校12所,筹资125万元帮助贫困生2241人次。他发动相关单位组织巡回医疗18批次,医治病人1352人次、捐资15万元。
从2002年起,杨秀芳一直挂点帮扶安远乡里坑村和石壁镇石碧村等革命基点老村。里坑村是宁化较贫困的老区基点村,交通问题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2007年,在杨秀芳的呼吁和帮扶下,一条投资190多万元、长达6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建成通车。多年来,杨秀芳向上级争取资金100多万元助力里坑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杨秀芳募集40万元修建里坑村部和老人活动室、农家书屋,安装路灯,铺设农民健身广场。里坑村1500亩油茶林品种单一、树龄老化严重,产量低、效益差,杨秀芳积极引导村民对1200亩老茶林进行土地垦复和品种改良,使茶油亩产量增加3倍。
杨秀芳挂钩帮扶石碧村10多年,积极支持村两委抓好高效生态农业、秀美村庄建设和培育新型农民,使石碧村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点”,先后获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村”、“全国先进村镇”、“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杨秀芳生活节俭,对别人却很大方。每次下村,遇见生活特别困难的村民,他都忍不住掏钱给他们,希望他们能尽早度过难关。
“为了筹钱办事,我真是磨破了嘴,跑断了腿,把一辈子求人的话都说了。”谈起筹款的艰辛,杨秀芳坦言自己从没因为个人的事求过人,女儿自20年前客家宾馆下岗后至今还是个临时工,他也想得开,倒是为老区建设经常得四处求人,忙得不亦乐乎。

- 上一篇:县领导调研特色农业项目发展情况[ 09-26 ]
- 下一篇:游击大队解放宁化[ 0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