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泉上豆腐皮深受消费者青睐

2014
04/11
08:26
宁化县新闻中心

 

  4月10日,在宁化县泉上镇泉上村桥背街传统豆腐皮加工作坊门口,一阵阵浓郁的豆腐香扑鼻而来。


  作坊里,只见柴灶上是6口口径约80厘米大铁锅,热气腾腾。今年70岁的传统手艺人吴顺顺,做纯手工豆腐皮40多年了,她不时管下灶堂里的火势,隔一定时间就将大锅内凝结的豆腐皮,熟练地剪成两半,捞起,挑着挂在竹竿上。
 

  她边忙边介绍,加工豆腐皮时,要提前8-10小时把优质黄豆泡水,然后进行磨浆,通过滤布把豆渣和浆分开,再加温把豆浆煮开,最后把煮好的豆浆倒入一字型摆开的锅内,温度保持70-90℃,待豆浆表层结皮起皱时就可揭起摊晾,一般2-3分钟就可揭皮一次。


  "做豆腐皮也没什么技术,主要就是摇浆要均匀,还有烧的柴火很重要,要用杂木,杂木耐烧,豆腐皮烘干还要靠杂木炭火,杂木炭散热时间长,我们做出来的豆腐皮香味就和电烘干或太阳晒干的香味不一样。"吴顺顺笑着说。


  吴顺顺的大儿媳吴玉金也有自己的加工作坊,当天她没生产,就来给吴顺顺打下手。吴玉金介绍,做豆腐皮每天要4点左右起床,一直忙到中午,时间长,很磨人,累倒不累。一般都是妇女在家做豆腐皮,一天一个人做一锅仅产干的豆腐皮12斤左右,收入有200多元,刨去成本就有100元左右,挣的钱和做小工工资差不多,自由又能顾家。
 

  "去年我做豆腐皮差不多做了四个月,半玩半闲,豆腐皮产量有1000来斤,纯收入有1.5万元左右。我在村里算是做得比较少的,像我婆婆,一年要做3000多斤。"吴玉金说。


  据泉上村党支部书记张恩寿介绍,泉上豆腐皮,纯手工制作。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和色素,加上炉膛炭火烘焙,豆腐皮具有厚实,百煮不糊烂、入口醇香、营养丰富的品质,清炖、清蒸、煎、炒皆可,深受消费者青睐 。


  "现村里常年加工豆腐皮的作坊就有30多户,大部分都日做双锅,日产量12公斤。再加上零星生产的,价格每公斤40元,年销售额达200多万元。因日生产量有限,加上春节俏销,年底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正月期间我有一朋友托我买10斤,最后只买到4斤。"张恩寿说。(张丽勍)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张丽勍】 【责任编辑:丽勍】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