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部专家来宁考察申遗项目
苑利博士(中)在河龙考察生产河龙贡米的传统农具
12月25日至26日,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苑利博士一行来到宁化,就河龙贡米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行考察,副县长张旭和文广局负责人陪同。
据《宁化县志》记载,公元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宁化河龙乡上伊村人伊盆将家乡大米带到京城奉上御用,皇帝吃后很满意,命令每年进贡,于是有了河龙贡米的称号。河龙贡米的核心产区在宁化县河龙乡,通过几年的保护性开发,取得成效,是省首个获地理标志保护的大米。苑利一行来到河龙乡,对河龙贡米生产系统展开调研。详细了解河龙贡米的来历、生产流程技艺、文化内涵和保护开发情况,考察奉有伊公的水南古庙(又称伊公庙)、院士工作站和河龙贡米生产最核心的大洋产区,到农户家了解生产河龙贡米的传统犁耙、风车、箩筐等农具,并拍下大量的照片。苑利对河龙贡米具有的农业文化特性、传承良好的生产流程与技艺、品种保护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并就保护传承和产品开发营销提了建议意见。
苑利博士(右二)在副县长张旭等的陪同下,在下曹村考察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独特的农业生产系统。它要求系统所在地是有据可考的主要物种的原产地和相关技术的创造地,在中国使用的时间至少有100年历史,并在系统性、持续性、濒危性、示范性、保障性等方面有一系列的要求。进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将对河龙贡米的保护发展、品牌建立等起到重要作用。苑利博士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主任,他的指导将起到积极作用。
苑利一行还考察了石壁客家祖地,曹坊镇下曹村古民居。并就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申报、申遗事项提出意见、建议。(俞祥波)

- 上一篇:宁化六大提升工程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01-18 ]
- 下一篇:宁化五中举行文艺汇演庆元旦[ 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