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渐行渐远的手工藤椅

2013
09/06
07:47
三明日报

 

    ●刘才恒 文/图

    9月2日,宁化县城区北大街的弄子里,一位妇人正在一张藤椅架上熟练地编织着,手中藤条上下翻飞。

    妇人名叫伊冬绣,今年57岁。凭借一把剪刀、一把小锤子、一根铁条这些简单的工具,她做藤椅这个老行当,已经18年了。

    上世纪90年代,伊冬绣和丈夫从江西迁到宁化。为了生计,两人向邻居学习手工编织藤椅。凭借着勤劳用功,3个月后,伊冬绣就学会了手工编织藤椅的整套工艺。“为了让邻居教我,我还义务帮他割了一个多月藤条,手指头经常割破了。”伊冬绣回忆。

    1996年开始,夫妻俩靠做藤椅为生。做一把藤椅首先要用竹片、木条做好藤椅架子,然后才是往架子上缠藤条。做一把藤椅,要两人密切配合。“丈夫负责做藤椅架子,我负责编织。”伊冬绣说。

    从当地山民手中收购来的藤条必须经过“泡水、刮皮、剖开、晾干”等步骤。先将藤条在水中放置一个星期后,将藤条的皮刮走,再用刀将其剖开,最后晾干。

    “编织一把藤椅要两到三天时间,做这活儿就靠耐心。”伊冬绣说,做藤椅难在编织这道工序。尤其是编织坐垫,藤条与藤条之间的接合以及收尾很耗时费力。藤条粗糙,长年累月编织,伊冬绣的手指磨出厚厚的茧子。

    过去,很多单位办公椅子都用藤椅。“以前县里还有个藤椅厂,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就倒闭了,现在像我这样编织藤椅的只有三四家了。”随着时代的变迁,藤椅的市场销量越来越少。伊冬绣编织的藤椅售价为230元,除去材料的成本,还略有盈余。一个月一般可销售10多把藤椅,一年下来,伊冬绣也能卖出100多把。“在家带孙子,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伊冬绣说。每天忙完家务后,她就带着材料和工具来到小弄子干活。“藤椅耐用且环保,坐着凉快舒服。这几天县里一家单位向我订购了3把藤椅。”伊冬绣说,一把好的藤椅,可以坐上十来年。虽然现在皮沙发、木椅等家具普及,但现在也有很多市民认识到藤椅的好处,来这订购的人渐渐多起来。“自家的孩子都不愿学这手艺,我们都老了,这手艺不知传给谁。”伊冬绣表示,“现在只要有人来订做,我都会帮他们做好每一把藤椅。”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刘才恒】 【责任编辑:丽勍】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