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坊的圩天
●罗鸣灶 巫瑞万 曾凤清
时鲜水果一条街、服装鞋帽一条街、日杂百货一条街……3月12日是宁化县曹坊镇的圩日,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我们发现这里的圩场是按街道分类经营,所有商贩被分流到镇中心主干道外的小街巷,虽然人流密集,但主干道畅通无阻。
曹坊镇有2.7万人口,是宁化县南部门户和交通枢纽大镇,地处“两地(龙岩-三明)、四县(宁化-清流-长汀-连城)、六乡(安乐-治平-方田-管前-里田-长校)”中部,本埠日常固定摊点230多个,外埠圩天流动摊点有120多个,节假日返乡车辆最多可达2000多辆,每到圩天热闹非凡。
街为市,摊堵路,和一些乡镇圩天一样,曹坊镇原来赶圩都集中在镇主干道,人多货杂,商贩占道经营,交通拥堵。“圩场大约600米长,但有时开车经过要1个多小时。”镇纪委书记江国良说。
打造文明圩场是曹坊镇环境综合连片整治的任务之一,如何解决主干道拥堵问题摆上了镇党委、政府议事日程。
在对摊位数量、商品类别和街道空间进行摸底的基础上,曹坊镇有计划地扩改可用街面,增加街道摊位和车辆分流空间,将喇叭口—电厂、谢屋田丁字街、浦尾路等三条街道定位以经营水果、日用杂货和服装为主,并在羊下路新建农贸市场,设置了肉类、蔬菜、畜禽等功能区,不仅商贩经营位置固定,减少了纠纷,而且村民购买也很方便。
曹坊镇的街区大多是1987年以前所建,路面窄小破烂。经过近三年努力,曹坊镇完成了大小10条街区路道的扩改和新建工程,并对零星破损路面进行“填平补齐”,完成给(排)水管、沟、渠和路灯等配套建设,安装了垃圾桶(箱),改善了村镇环境。
与此同时,曹坊镇要求主干道两侧商户拆除违章搭盖,统一安装广告牌、遮阳披和雨棚,极大地拓展了街区空间。“以前可以随便摆摊位,现在只能摆到屋檐滴水位置之内的地方。”镇主干道旁的客家小吃店店主巫国民说。
物类分流,疏堵结合,曹坊镇圩场改造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何保持这种文明有序的经营现状呢?曹坊镇成立了一支12人的城镇综合管理中队,负责圩天和日常管理工作。“摊位不能私自出租、更换,临时增加的流动商贩我们要进行引导。”城镇综合管理中队队长曾耀连说。
在农民赶圩的欢声笑语中,文明正走进曹坊的千家万户。
记者手记
农村圩场是农村经济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但街为市、摊堵路、市场脏乱等现象也较为普遍。
文明圩场怎么建?我市出台了《三明市创建文明圩场实地考评操作细则》,把文明圩场纳入乡镇和文明单位、文明行业考评体系。在开展环境综合连片整治工作以前,曹坊镇的圩场也存在许多老大难问题,但当地党委、政府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堵疏结合,建立常态管理机制,做到文明圩场常态化。
我市各地乡镇的圩日不同,但文明圩场的创建目标是一致的,曹坊镇的做法值得借鉴。

- 上一篇:河龙乡密织春季动物防疫安全网[ 04-07 ]
- 下一篇:宁化:主推“四稻”促进增粮增收[ 04-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