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花街”的变迁
宁化县曹坊镇桂花街旁种着一排高矮不一的绿化树,那些高大的是桂花树,中间低矮的也是桂花树,枝繁叶茂的桂花树见证了桂花街的变迁,新种下的桂花树则预示着曹坊镇的美好明天。
1995年,曹坊乡(2012年撤乡建镇)开始沿河路改造,但拆迁工作并不顺利,改造工程进展到大半后只能停止。改造后的沿河路旁种下了第一批桂花树,并取名“桂花街”。
曹坊乡曾是闽西北猪苗集散基地,拆迁工作无法进行的沿河路段就有许多村民搭盖的猪圈,不仅大量猪粪便污水直接排向小河,村民们甚至把垃圾或死猪也直接扔到河里。“夏天天气热,河水少的时候,整条河臭气熏天。”村民曹马发说。
新建的桂花街也没有带给村民香味。除了沿河那些没有拆掉的猪圈外,大多数村民的母猪都是放养,仔猪母猪满街跑,一些村民甚至称桂花街是“母猪的步行街”,第一批种下的桂花树最终只成活了4株。
环境整治成为曹坊乡历届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但整治成效并不理想。2009年,新任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决心彻底整治曹坊乡环境卫生面貌,桂花街剩余路段是改造重点。
村民曹水连是在剩余河段搭盖猪圈的村民之一。和其他一些不愿配合拆迁工作的村民一样,曹水连说自己也知道环境整治的重要性,但他认为补偿标准不合理,而且猪圈拆了没地方养猪。上曹村党支部副书记曹满贵说,凡是20平方米以内、无证的建筑物,村里都不予补偿,因此许多村民思想工作做不通。
新一轮征迁工作开始后,乡党委、政府进行了周密部署,村两委也积极配合。“除了让村民知道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外,我们根据村民实际,为他们解决各种具体困难。” 曹满贵说,经过认真细致的工作,一些村民开始配合政府工作,曹水连在同意拆迁后,还帮着做其他村民的思想工作。历时一年多,沿河路剩余的340米终于打通,桂花街不再是“断头路”。
桂花街及沿河整治工程随即展开。2011年,曹坊乡补偿性关闭了上游3个捞砂厂,拆除沿河两岸猪、牛栏32个,河道清淤300米,并同步完成给(排)水管沟配套建设。
2012年,曹坊镇完成桂花街河滨步道景观改造,新种下了一批桂花树,并配置了垃圾箱等各种设施,村民们不再往河里扔垃圾了。河岸边“爱护绿水青山,共建秀美乡村”的大幅标语,逐渐成为村民们的自觉行动。目前,曹坊镇在省级生态乡镇的基础上,正在迎接国家级生态乡镇验收工作。
“现在这里很干净,空气也好。”3月12日下午,85岁的赖根女坐在河滨步道的一棵桂花树下休息,她说政府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站在河中央的石桥上,清风拂面,清澈的河水中各种水草随波摇摆,一些村民正在河边洗刷衣物。丹桂飘香时节,这里风景一定独好。 (罗鸣灶 巫瑞万 曾凤清)

- 上一篇:宁化:爱心企业家捐赠50套办公桌椅助学[ 03-15 ]
- 下一篇:开展课题研究 服务发展大局[ 0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