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宁化拒绝秃山 请来智囊团引进新技术治理水土流失

2013
02/23
09:12
东南快报

  新模式对付高难度紫色土

  “宁做尼姑,不嫁淮土”,这句话曾广为流传,说的就是宁化县淮土乡。

  在该水土流失区域,大部分是紫色土强度流失地(类似流失地全县共有10万亩),涉及石壁、淮土、方田这3个乡镇的8个行政村共1.2万亩。

  “紫色土强度流失地表面土层非常薄、少,风化一点就会被冲刷一点,特别是在夏季,山顶温度最高可达67.5度,植被很难生长。”宁化县水保办主任廖善评介绍,紫色土强度流失地治理难度大,治理费用每亩高达1300多万元,是南方红壤土治理成本的2倍以上,目前政府已经投入资金1422万元。

  在持续努力下,如今山上已经多出了许多绿色,跟之前光秃秃的山地相比,反差甚大。

  在山上的谢家小流域万亩新植水保林示范地现场,记者了解到,当地主要采取的是“竹节沟+水保林(草)”治理措施,每隔3米挖一条竹节沟,在沟内种上易活的灌木和草类,增强蓄水挡土能力。

  “在我们当地的水土流失地,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土,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通过开挖鱼鳞坑、山边沟多层面挡土蓄水,防止水土流失,近几年来山头才慢慢恢复往日的绿色。”示范地一项目负责人说。

  此外,根据流失强度和地类不同,该县还采取“五种技术模式”进行治理:分别是“鱼鳞坑+山边沟”、“竹节沟+水保林”、“筑谷坊+穴播(种)草”、“坡改梯+草覆盖”和“全封禁+强管护”,在不同类型区域培育不同示范片。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仕鹏】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