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昌优勇于拒绝高薪的企业家
2010
12/31
00:36
三明日报
创业陷入低谷中
1992年,陈昌优来到南京,在三家单位承包了3台数控设备。这些设备价值数百万,全国也找不出几台,全是所有权单位的宝贝。无奈的是,尽管陈昌优付出了每天每台一千元的租金,设备却只能由出租方专人管理,专人操作,他带去的熟悉机器、有极强实践能力的技术骨干不能动手。
“那些国营单位的操作人员并不配合。一天真正干活的时间不到6小时,又不卖力。高租金,低效率。”
由于设备使用受限制,资金缺乏,产品出不来,客户不信任,业务基本没有。陈昌优面对着非常困顿的现实。
缺钱。设备租金,六个人的吃喝住,跑市场等一笔笔开支让陈昌优焦头烂额。“最穷的时候,6个人身上只有100多元。我把自己的毕业证书、金项链等值钱东西都抵押了。”
那一段日子,大家买大头菜配稀饭。瞿立用光了私房钱,还得流着泪在电话里向父母报喜。母亲做寿,兄弟凑份子钱办酒席,陈昌优出的1000元,是东拼西凑来的。有一次,陈昌优向上海发了一套模具,发完后,身上的钱只够给每个人买一瓶七毛钱的饮料。在草坪上,大家喝着可乐,几个小时,谁都没有说一句话。
“似乎看不到明天。我说,如果现在解散,大家还可以领到回家的火车票钱,再拖下去,就可能路费都没了。”陈昌优回忆。
三个小时后,可乐喝完了,大家又渐渐活跃起来,万事往好处想。
手头还有最后一套模具。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陈昌优借了钱,扛着100多斤的模具来到厦门。又在厦门东挪西借凑了300多元,前往珠海。在车上,因为没钱,中途不敢和其他乘客一起去吃饭。在珠海,陈昌优收获的还是失望:产品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卖出。
呆在南京已没有意义,陈昌优决定去深圳闯一闯。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俞祥波 罗旺水】 【责任编辑:丽勍】
- 上一篇:城南乡调处矛盾纠纷为省道307线建设护航[ 12-31 ]
- 下一篇:宁化黄慎文艺奖昨日颁奖 25件作品获奖[ 1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