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的“追梦人”张海龙
张海龙正在制衣车间指导生产
因为残疾,他中考时体育只能得基本分;因为残疾,兄弟姐妹结婚论嫁时他要回避;因为残疾,他去应聘时不能讲待遇,老板给多少是多少;因为残疾,他办厂创业时没有一个亲戚借给他一分钱,怕他没有偿还能力。但他凭着自己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克服了所有困难,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他就是宁化联祥制衣厂厂长张海龙。
张海龙今年31岁,是宁化县翠江双虹村村民。3岁时由于左脚裸关节受伤,脚踝骨折导致肢体残疾。他有5个兄弟姐妹,母亲是农民,家庭生活靠当时在县通用机械厂当工人的父亲每月100多元的工资维持。由于家庭贫困,张海龙靠半工半读,读完了三明四中2年的服装设计专业。
从18岁起,他开始闯荡社会寻找梦想。他知道,路在每个人的脚下,命运掌握在每个人自己的手中。他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黑暗前头是黎明;自己身残志不残,通过不懈努力,一定能开拓出一片自己理想的天地。1996年7月中专毕业后,他在深圳某服装厂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工种是烫工。尽管每月领取的工资不到80元,但他还是坚持下来。因为他在这里能利用中午时间到样衣室学做车工,学到烫工以外更多的知识。不到半年时间,他就成为该厂正式样衣工。1998年底,他到厦门找工作,连续几个月过着猪油煮稀饭的日子。在十几年的务工经历中,他干过烫工、车工,当过车间主任、质检部经理,还当了2年多的厂长,前后走过8个工厂和1个贸易公司,练就了一身好手艺。
张海龙勇于承担责任。在厦门永隆制衣有限公司代理组长期间,因对制衣流水工序管理控制无经验,致使该流水线返工一个星期,他主动承担责任,不但放弃当月工资和半年补助,并主动引咎辞职。2007年,他在办第一个企业时,由于资金周转困难,便连续7天通宵加班赶货;为了节省开支,他经常搭坐零担车出去沿海城市跑业务、要计单;当第一批工人生产的服装不合格时,他主动承担责任,贷款赔偿客商1.7万余元。他认为,要办好事业,就要恪守信誉和承诺,取于承担责任。
张海龙有一颗感恩的心。在菲达斯(厦门)服装有限公司任质检部经理时,当他得知宁化华侨经济开发区招商信息时,便千方百计动员企业老总到宁化投资兴业,促成该企业在宁化落地生根。他利用自己交际广的优势,帮助宁化德信服装厂等本县周围其他服装厂介绍了200余万元的生产订单。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如今,张海龙已拥有宁化联祥制衣厂、宁化县宝盛制衣厂、清流长校华美服饰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现正与厦门某知名企业筹建三明市盛达服装有限公司,下属企业共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40人,安排残疾人就业13人,年产值670余万元,工人月平均工资在1200元以上。对此,张海龙并不满足。他有一个愿望,就是把企业做强做大,让更多残疾人实现劳动就业的梦想。(戴长柏 张海源)
- 上一篇:水茜乡:小银幕成为宣传计生的大阵地[ 04-30 ]
- 下一篇:“木活字”让我们反思些什么[ 0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