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中央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和谐库区移民笑——宁化县实施移民后扶项目工作纪实

2009
09/10
00:16
本站原创

 平整、宽阔的水泥路上,小车、摩托来回穿梭;一头连接水库,一头连接田地的水泥衬彻渠道,水到渠成,再也不受旱灾的困扰;山冲里规划整齐的的混砖洋房……近日,阳光灿烂。在宁化县移民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穿村入户,亲身感受宁化三千库区移民的幸福生活。

 

   600元做成“大事业”

 

   肖家村位于城南乡南部,离乡所在地9公里,全村256户,1173人,其中,库区移民58户,230余人,集中安置在龙下组。

2006年初,一项惠及建国50多年来广大移民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吹到了这个小山村里。即对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的库区移民,给予每人每年600元的资金补助,补助年限为20年。

 “党的政策这么好,与其每人每年拿着600元移民后扶补助资金,一下子就用了,不如集中起来捐给村里修路!”当年,肖家村的通组公路正在修建,正面临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在村委会的发动下,龙下组移民全都积极响应,共捐出12万余元后期扶持资金,用于通村公路的建设。同时,县移民局也及时伸出援手,为肖家村争取到了20万修路资金。

 如今,一条长9.3公里的通村水泥路直达肖家村口。村民们在感受到出行方便的同时,总要感慨,多亏了党的移民好政策。[nextpage]

 肖家村处翠江河下游,沿河有大量的砂石资源。村民兵营长肖毓升看重了这里的商机,想办一个采沙场,但十几万元的投资让他迟迟下不了决心。20076月,下派到村里当支书的移民局干部伍成洪鼓励村民把扶持资金用于发展生产,他向肖毓升建议,何不让大家把这补助款集资入股来办采沙场?肖毓升把这想法跟大伙儿一说,村民们都很感兴趣,于是,由谢金狗等15人凑足了30万元,在龙下水库上游办起了一个采沙场。经营几个月后,看到了效益的村民又集资办了2个采沙场。如今,3个采沙场带动了移民村里45人就业,还有几个村民买车专门负责运沙,每个股东每年可以分到2万多元。

  600元钱发到一个人手里做不了什么,但集中起来,就做成了大事业。”在采沙场里,肖毓升拉动漏斗机关,“轰”的一声,细细的河沙落在了等候的运输车里。他自豪地说,这个沙场让移民补助款这个小钱“生出”了大钱,真正做到了可持续发展哩!

 

今非昔比的群英村

 

“水库修了四五十年,我们最困难的时候都过去了,现在党和政府还想得起我们,出台了这么好的政策,给我们发钱,感谢党的好政策啊!”在中沙乡群英新村,记者听到了61岁的李日城发自肺腑的声音。

群英新村位于205省道建文线公路旁,距乡所在地2公里。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因建设沙坪水库,群英组村民原在沙坪五堂排耕地被库区征用,李日城和村民们失去了祖辈辈耕种的土地,他们被安置在楼家村群英组插队落户。

 “当时,政府只给我们移民每人70元的盖房补助,那时国家困难,我们也理解。”李日城说,他和其他30多户移民,服从大局,凭着勤劳的双手,在群英这个荒山头上,盖起了一幢幢房子。但因为故土难离,村民们总有生活在别人的屋檐下的感觉,一些不讲理的楼家村民排外,经常在言语上挤兑他们。

 2007年,楼家村群英组被列为“小康库区百村行动村”。县移民局积极为该村争取资金,陆续投入30多万元库区后扶资金,为村里39户移民装上了自来水,新建沼气池27个,硬化了群英组通往省道的1.1公里村道。同时,针对群英移民村居住较为分散这一情况,对各家的房前路面也进行了硬化,让移民们告别了“雨天出门一身泥浆”的历史。

 “做饭用沼气,自来水流到了灶台前,跨出门槛就有水泥路,现在的移民政策,真是好啊!”村民李福能的大门上贴着大红“喜”字,他的儿子半个月前刚刚结婚,新娘子是个挺洋气的外地女孩。[nextpage]

说起这些,40多岁李福能脸上有抑制不住的喜悦,他说,以前,移民在大家都眼里是“贫苦”的代名词,很多外面的女子都不愿嫁进村里来,村里的小伙子讨老婆特别困难。现在可好了,移民每月有补助款领,还有这么好的扶持政策,村里的未婚男女都显得很“抢手”了,因为嫁出去的女儿,也能领到补助款呢。

李福能说,今年春节,原来几户外迁的移民回到村里,看到村里的基础设施搞好了,都表示想回到群英盖新房,回迁发展烤烟和茶果种植。

群英村的巨变,是宁化所有移民村的一个缩影。

 

从“补血”向“造血”转变

 

宁化共有隆陂、泉上、桥下、沙坪、龙下等五座水库纳入大中型水库扶持,实施移民项目扶持的有3430人,涉及8个乡镇、17个村。

2006年,《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出台,宁化县委县政府及时成立了“宁化县水电站库区移民开发局”,解决了职能配置和人员编制问题。

做好移民后扶政策宣传教育,是抓好移民项目工作的突破口。该县通过对移民干部的政策培训,把思想统一到实施后扶项目上,把实施后扶项目扶持统一到发展库区移民群众骨干增收产业和解决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上。做到工程建设、移民安置、生态保护并重,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开发局成立之初,就着手做好直补资金发放工作,通过深入各乡镇、村展开调查摸底,并查阅原始资料档案,初步摸清建国以来至2006630水库移民状况,摸清了家底。至20096月底,已为符合条件的移民办理“一折通”存折2442户,占应发人数的99.75﹪,累计发放支部资金和扶持到户资金397.86万元。

 在做好补助资金发放的同时,该县移民局围绕宁化是“老区”、“苏区”、山区这一情况,积极争取省局对我县库区项目的扶持,把库区移民政策具体落实到项目,并严格项目管理,“一分钱做一分事”。

在不断改善移民村基础设施的同时,帮助各村做好各项前期规划修编工作,在培育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优势产业上狠下功夫,引导移民群众发展特色增收产业,帮助移民脱贫致富。现在,已初步形成了城南肖家村的水产养殖、中沙群英村的茶果栽培、石壁隆陂村烤烟种植等特色产业。逐步帮助老百姓实现移民后扶从“补血”向“造血”转变。

为提高库区劳动力的就业和创造能力,县移民局开展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2007年,移民局组织了移民村“农产品经纪人培训”、“茶叶栽培与加工”,2008年冬,针对外出打工人员因金融危机大量返乡这一实际情况,移民局举办“库区移民计算机培训班”,全县8个库区乡镇17个库区移民村选送的移民58人参加了为期1周的培训。让更多的移民懂得使用电脑,再就业的路上多了一技之长。

县移民局局长潘良珍介绍说,2006年以来,该县已实施的移民后扶项目70多个,共投入资金1100多万元,涉及水路桥等基础设施项目、乡村建设和环境整治项目、小康库区项目、培训项目等。3430位移民群众正享受国家移民后扶政策带来的更多实惠,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张瑞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伍传杰】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