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中央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探访下曹古民居

2009
07/20
06:46
三明日报

 

 

 

 

 

一踏进宁化县下曹村,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栋青砖黛瓦、古朴壮观的敬湖公祠。只见公祠四周穿红着绿的村民络绎不绝,穿梭其间,个个脸上写满欢笑;耳畔锣鼓喧天,唢呐声声,歌声阵阵。热闹非凡的情景让我感到新奇和纳闷,此时,乐呵呵的村支书迎面走来说:你来得正巧,今天是村里庙会。他把我引进公祠,抬头望见飞檐翘角的清代古戏台。祠内宽敞整洁,据说可摆放100多张的八仙桌。每逢庙会,全村村民、邻村亲友都会在此欢聚一堂。台上唱老戏,台下边看戏,边食香喷喷的客家擂茶,惬意无比,其乐融融。这不,台下坐满观众,正待观赏客家采茶剧团的精彩演出。这情景散发出浓浓的客家风情和厚厚的文化氛围。

 

我站在高高的屋顶上鸟瞰,村中的古民居群尽收眼底。那连片共存的古民居黑压压的一片,黛瓦青砖似一位位饱经风霜的古人,显得稳重大度,座座古屋好似在娓娓诉说它们的兴亡成败和风风雨雨,让人遐思不尽,仿佛又一次走进了古老沧桑的年代。惊叹中,村支书热情地说:全村共有24座明清时期建造的古民居,其中有16座保存完整,面积约有2万多平方米。建筑时间最长的约有500多年,最短的也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有许多古民居还保留了宋代建筑的风格,占地面积大,整座古屋就像一座小小的城堡。此建筑风格是下曹村的先人在外地做官、经商时,结合北方庭院建筑,适应南方多雨潮湿气候及下曹的自然地理特征,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厅与庭院相结合而构建的。听了村支书如数家珍地叙说,好似对一本厚重的古书有了轮廓上的解读,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精彩的篇章进一步细品赏读,感受它无穷的韵味。

 

眼前是建筑时间最长的古民居东山拱秀。远远望去飞檐翘角的门楼,展翅欲飞;端庄遒劲的东山拱秀,夺人眼目;斑驳古老的大门,虎虎生威。抬头近看门楣上精美别致的雕刻艺术令人惊叹。推门而进,青砖铺地,河卵石和条石铺砌成天井,木柱是硕大的杉木,柱础是雕有各种图案的六面形石头,具有坚固防潮作用。无论是梁、柱、拱,在缜密的榫合中给人以浑然天成之感。衔接处密而无缝,没有一枚铁钉,毫无松动之感。尤其是梁坊窗户、门楼门隔上的浅雕、透雕精妙绝伦,无论是飞禽走兽、还是花鸟虫鱼,抑或人物山水,无不栩栩如生,鲜活灵动。其刻工之精细,技法之娴熟,令人折服。蹀躞于这历经雨雪风霜500多个春秋的古屋中,一种古朴沧桑之感油然而生。同时,让人强烈地感受到古屋主人是巨商或是官员,领略到他们曾经辉煌的家族史。

 

在下曹古民居群落中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建筑风格和精湛的雕刻艺术,而且可以欣赏到客家文化名人的书画艺术,寻觅到他们曾在这里从事文化教育活动的足迹。

 

我来到了曹氏祖屋,这是清代著名书法家伊秉绶曾经从事文化教育活动的古民居。斑驳陆离的墙壁上那清朝的圣旨、朝廷颁发的获奖捷报及古名人的书法仍然依稀可见。据村中老人回忆,嘉庆十二年,伊秉绶在这里修过《曹氏族谱》,办过学堂,教过学生,并留下了不少墨宝真迹,如今村民家中还珍藏着他当年中秋创作的壮志云霄以上,幽情山水之间的书法作品。置身于古屋厅堂内好似有一缕缕古风拂面,凝视气韵生动的书法楹联,抚摸斑驳古朴的墙壁,令人凝神遥想,我好似看见当年学识渊博、才艺超群的艺坛大师伊秉绶身着素洁的青色长衫,跋山涉水,风尘仆仆从百里之外的宁化县城赶到村风淳朴、学风端正的下曹村的情景。眸中仿佛出现他手握线装古书,在此屋讲学;耳际仿佛传来琅琅的读书声;眼前仿佛出现了莘莘学子金榜题名,光宗耀祖的喜人场景。

 

据《曹氏族谱》记载,下曹村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出官、商、富豪及文人墨客较多的地方,其中光绪五年,这里就曾出现过皇封正四品官员。可见该村自古以来就是美丽富饶,重教崇文,人才辈出之地。我们在古屋中还见到扬州八怪之佼佼者,清初著名画家黄慎及其他一些名家的墨宝真迹。这些斑驳可见的墨宝真迹无不流泻出一缕缕书香气息,渗透出一层层文化底蕴。

 

我在古民居叉道小弄穿梭时看见一口四方形古井,四周是用硕大条石铺砌而成,井深4余米。有趣的是井水不仅清澈见底,而且四季不干不溢,能供几百人用水。我想,正是这碧莹莹的井水,加之金灿灿的稻谷,滋养了下曹村民,浇灌了下曹村的文化,催生了下曹村的精英。

 

走进下曹古民居不仅可以感受到厚重的客家文化,还可以体验到闪光的苏区文化。我们见到了当年为红军收购贮藏粮食的古屋。古屋门前墙上依稀可见的献粮记载就是最好的见证。特别难忘的是在素有九井十八厅之誉的古屋里我们看到了大量的红军标语,大约有18360多字。在这宽敞的九井十八厅(即九个供排水和采光用的天井和十八个大小不同形状的厅堂)的墙上随处都有清晰可见的红军标语。白军弟兄:蒋介石把北方卖给日本了。立刻北上抗日救出北方几千万同胞!同红军联合起来,一致对日本作战!读着这荡着马蹄余音,散着硝烟余味,鼓舞士气的红军标语,眼前闪现出那宁化半县农民武装暴动的长矛大刀、枪声炮火。

 

翻开宁化革命史上曹坊乡下曹村光辉的一页可知: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下曹村是一个革命老区村,也是宁化西南五乡农民武装暴动最活跃的地点之一。1930年在宁化县第一名共产党员、地方党组织的创建者和早期领导人徐赤生的组织领导下,曹坊(含下曹村)、禾口、淮土、济村、李七坑等地的农民举行了武装大暴动。当年下曹村民积极参加打土豪、分田地、筹款筹粮、破仓分谷等革命活动。在如火如荼的扩红运动中,下曹村民踊跃参加红军,支援革命。当年毛泽东的弟弟毛泽谭就曾经从下曹村带走了200多个青壮年参加红军。据老红军曹发伙介绍说,下曹村的古民居当年都驻扎过红军大部队。眼前的九井十八厅古屋曾驻扎过红九军团后勤部的机关电话排、机修班、中央被服厂的红军达500多人。他还亲眼见过朱德、罗瑞卿、林彪在这里居住过。可知,这里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之一。下曹人民曾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过巨大贡献,这里的古民居也曾为革命胜利发挥过重要作用。这里留下的保存完好的大量红军标语就是最好的诠释和佐证。

 

    漫步在村尾九龙寺四周,古木森森、翠竹依依、溪水潺潺、秋风徐徐,给人心旷神怡之感。回望秋阳下古韵悠悠的客家祖屋,我想,下曹村民的未来将更加美好!(连允东/文  罗旺水/图)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连允东】 【责任编辑:丽勍】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