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记者“寻镜”:近距离感受晋江文旅魅力
在磁灶陶瓷烧制技艺传承基地,一名老师正在向学生教学。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东南网5月20日讯(本网记者 林婕)5月20日,记者跟随“寻镜晋江”福建新闻媒体采风团走访了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蜘蛛山窑址、磁灶陶瓷烧制技艺传承基地、草庵摩尼教遗址等地,近距离感受晋江的文旅魅力。
据介绍,磁灶镇有1500多年的陶瓷烧制历史,考古表明,磁灶窑生产始于南朝,发展于隋唐,宋元时期达到鼎盛,一直延续到明清及近现代,磁灶境内现已发现的南朝至明清的窑址共26处,其中,以金交椅山窑址、土尾庵窑址、蜘蛛山窑址、童子山窑址保护较为完整、出土遗物数量丰富,出土产品最具特色,2006年5月一并以“磁灶窑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晋江罗山街道的草庵,因其最早是结草为庵,故而称为“草庵”,它是世界现存唯一(完整的)摩尼教寺庙遗址。草庵祀奉摩尼佛,摩尼教起源于波斯,崇尚光明,反对黑暗,也被称为明教。在唐高宗年间传入我国,唐开元中摩尼教在泉州已经非常活跃。
据悉,本次“寻镜晋江”新闻摄影采风活动是晋江首届文化旅游节的配套活动,全省几十名新闻记者用镜头带你去挖掘你不曾发现的晋江之美,带你用脚尖去体验晋江“一日游”“二日游”的精品线路,去领略晋江的自然风光,去感受晋江特色的海丝文化、闽越文化和华侨文化的内涵。
远观金交椅山窑址,藏在一片绿色之中。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在金交椅山窑址,从残存的窑址可辨认出窑口、火膛、窑壁、窑门、窑床。据悉,金交椅山窑址是当年大批量生产外销陶瓷的地方,出土了数百件可修复的陶瓷器,有执壶、军持、罐、瓶、盏、注子、碟等。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蜘蛛山窑址深藏在一群民居中。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蜘蛛山窑址旁堆放着一些90年代生产的砖块。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在磁灶陶瓷烧制技艺传承基地,在老师的指导下,一名小学生正专心致志地拉坯。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在磁灶陶瓷烧制技艺传承基地,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还在坚持传统技艺。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拉坯是将制备好的泥料放在坯车上,用轮制成型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件。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磁灶镇有1500多年的陶瓷烧制历史,村庄内到处都是陶瓷的元素。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行走在磁灶镇的村庄内,依然可见用残砖来建造的房屋。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草庵位于晋江罗山街道的华表山麓,因其最早是结草为庵,故而称为“草庵”。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 上一篇:21部高校剧目盛放第三届福建省大学生戏剧节[ 05-20 ]
- 下一篇:六举措保障减税降费政策落实[ 0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