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厦门老照片:和平码头当年很“外滩” 厦禾路才不到10米宽

2018
12/18
09:44
大闽网

(文/蔡丽 ,所有老照片由紫日先生提供)很难想象,拥有5000多张厦门珍贵老照片的人,竟然是位87年的小伙子。他叫紫日,是厦门文史爱好者、摄影师、也是老照片收藏者,“老照片定格住了一个时代的画面,信息量很大,是研究历史的最佳突破口。”

他说:我想知道自己生活的城市的每个时代,究竟是如何变迁、蜕变的;也想看看当时的社会生活形态,以及遗存的老建筑原始状态。对于厦门老照片,紫日是浸入骨子里的喜爱。这一次,他挑选了10张老照片,和我们分享属于老厦门的故事。

早在1957年,厦门火车站就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当时鹭江道港口(和平码头)被封锁,厦门半岛与外界的联系几乎中断,火车站承载着厦门大量的客运、物流。

 

 

厦门老照片:和平码头当年很“外滩” 厦禾路才不到10米宽

 

(79年铁道部批准扩建厦门火车站,铁路便一直延伸至和平码头)

改革开放伊始,厦门从昔日的海防前线一跃成为中国四大经济特区之一。作为一个海港城市,最先恢复与外界联络方式的就是水路。

 

 

厦门老照片:和平码头当年很“外滩” 厦禾路才不到10米宽

 

“80年代初期,轮船停泊的地方都在和平码头。到了晚上,这一带仍灯火通明,能看见大船进进出出,还能听见装卸货的声音,很有生活的味道”。

 

厦门老照片:和平码头当年很“外滩” 厦禾路才不到10米宽

(摄于1984年)

而照片中的【鼓浪屿号】当年就停靠在和平码头。”它是改革开放后厦门开通的首条往返香港的客运航线,当时一起的还有集美号,鹭江号…”

 

 

厦门老照片:和平码头当年很“外滩” 厦禾路才不到10米宽

 

和平码头以前是厦门的主要港口,但因面积有限,改革开放初期,厦门便开始规划湖里东渡片区,并于1982年建成东渡码头一、二号泊位。

“建港口是厦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战略,当时象屿还只是一个小岛,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

 

 

厦门老照片:和平码头当年很“外滩” 厦禾路才不到10米宽

 

为适应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需要,厦门高崎机场于1983年扩建成为国际机场。“这是当时开工仪式的照片。其实当时修建机场,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很多人持反对意见。但经济特区开放后,与世界对话往来,肯定要有机场,于是力排众议、重新修整。”

说完了交通建设,我们来看看厦门的市政改造。

 

 

厦门老照片:和平码头当年很“外滩” 厦禾路才不到10米宽

 

1993年厦禾路拓宽。可以说是厦门有史以来第一次的大规模拆迁和旧城改造,照片中的位置是早期的思明路口处。

 

 

厦门老照片:和平码头当年很“外滩” 厦禾路才不到10米宽

 

“当时厦禾路二市美仁宫一带道路很窄,大概不到10米宽。每到上下班潮的时候必堵;于是当时有句话说:英雄难过美仁宫。当时道路两旁都是老牌的工业区,因改造所以集体外迁。”

 

厦门老照片:和平码头当年很“外滩” 厦禾路才不到10米宽

厦禾路思北路口,老地名叫“浮屿”。

“照片中右边这栋楼原来是叫消闲别墅,做过机械工会(民国期)、星洲理发厅、厦门市图书馆、厦门市少儿图书馆…现在是十字路口的绿化带。 哦对了,在这栋楼的背后有家很出名的特香鸡,是很多人儿时的回忆,虽然楼已经没了,但听说传承人还在。”

 

 

 

 

厦门老照片:和平码头当年很“外滩” 厦禾路才不到10米宽

 

毗邻思北路口处,还有一条全厦门最有名的步行街——中山路。道路两旁都是欧陆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结合的骑楼。

 

 

厦门老照片:和平码头当年很“外滩” 厦禾路才不到10米宽

 

“那时候中山路是厦门全市有名的商业街,第一百货也是厦门人以及游客最喜爱的地方之一。” 虽然随着市场变迁,第一百货早已不在,但在此购物的情景仍是老厦门抹不去的回忆。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马威】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