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如何破解城市“缺血”难题
东南网2月27日讯(福建日报 潘抒捷杨珊珊)每到冬季,受寒冷天气影响,献血者捐献意愿下降,各地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季节性缺血问题。对厦门来说,除共性问题外,也有自身特点: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闽南、闽西南乃至江西等省外地区的不少外地患者前来就诊,血液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存在结构性缺血。
面对难题,厦门市中心血站与相关医疗机构从开源节流等两方面入手,做实公益宣传,做细团体献血,同时完善合理用血机制。据统计,全市去年有近6万名献血者,总献血量达17吨,同比增长13.3%,情况有所缓解。不过,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厦门翔安医院等综合性医院建成投入使用及医疗资源辐射能力持续增强,临床用血量的缺口将越来越大。难题,该如何解决?
现象:季节性与结构性缺血并存
今年36岁的陈女士是一名来自漳州龙海的患者,近日因血尿前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经急诊检查,患者血尿是右肾动静脉畸形破裂导致大出血,而入院时血色素仅为48g/L,相当于丢失了人体60%血液,病情极其危重。
当天,厦大附一院泌尿外科立即安排对陈女士进行右肾动脉栓塞手术。“虽然控制住了出血点,但她膀胱内有一个8厘米大小的血块,需要再进行一次介入手术,否则可能危及生命。”该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陈跃东介绍说,保证患者手术安全大约需要800~1200毫升的血液。让人着急的是,检查却发现她是类孟买B型血。
类孟买血型是罕见血型,福建地区出现概率约八千分之一。厦门市中心血站库存仅有一袋类孟买B型血,而这200毫升“救命血”,也已输进该患者体内。幸运的是,在帮忙寻找“熊猫血”的呼吁下,这一事件引起关注。随后在中国稀有血联盟的帮助下,躺在病床上等了9天的陈女士终于等来好消息:来自厦门的林娟和来自莆田的林艺婉等两名稀有血型志愿者在得知相关情况后,立即赶往到市中心血站为其献血。
事实上,不只是稀有血型,临床用血中常规血型同样存在血液不足以及偏型的情况。据厦门市中心血站宣传招募部主任曾晓新介绍,目前厦门全市血液库存明显不足,其中A型血和O型血已跌至平时正常血量的近一半。对此,市中心血站和相关医疗机构遵循救急原则,首先确保抢救性用血,其他情况只能按照患者病情轻重缓急来安排手术。
为何会出现缺血现象?“目前血液短缺主要表现为季节性缺血。”曾晓新说,冬天由于天气寒冷,人的整体舒适度比较差,因此很多人不愿意到街头献血。此外,作为献血“主力军”的高校学生正值寒假假期,献血的人数也相应减少。
除了季节性缺血的共性问题,厦门也有自身独特的特点: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闽南、闽西南乃至江西等省外地区的不少外地患者前来就诊。市卫计委的数据显示:几所综合性医院接诊外地患者的比例达45%,几所专科医院更高。由此,临床用血量年比增加5%,血液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存在结构性缺血的问题。
应对: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
“无偿献血是传递真情的红色纽带,希望通过活动带动更多的商会协会会员企业参与,共同为生命接力。”日前,由厦门市工商联(总商会)、市中心血站联合举办的“2018百商万人献血公益行”活动启动。在现场,厦门市工商联(总商会)主席柯希平发出这样的倡议。
短短两天时间,就有296人成功献血84100毫升。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厦门冬季临床用血紧张的局面,同时也能保障春节前的临床用血需求。
“要想改变季节性缺血的局面,就必须建立稳定合理的献血人群结构。”曾晓新说,市中心血站着眼于做实公益宣传与做细团体献血,创建了包括百商万人献血活动在内的十大无偿献血品牌项目。
据介绍,市中心血站会选择合适的时间节点,到大专院校、机关事业单位、医疗卫生机构等开展活动。比如,每年1月和8月,血液库存较为紧张。针对这一情况,中心血站与台湾慈济基金会共同开展“美丽厦门·卷袖之爱”无偿献血活动,与厦门市卫生系统共同举办“仁心仁术·热血暖冬”无偿献血活动等。
“有些项目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次到常态,参与人数也从少到多。无偿献血品牌项目贯穿全年,献血也成了一种‘时尚活动’。”曾晓新说,市中心血站还创建应急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运用新媒体方式宣传和普及无偿献血知识。此外,寻求医院支持,在医院内设置爱心献血屋和献血车固定停靠点。无论管理还是宣传,一系列创新收效明显。据统计,全市去年有近6万名献血者,总献血量达17吨,同比增长13.3%。
解决缺血问题,除了要“开源”,壮大献血队伍,增加血液来源,也要“节流”。即按照规定制定临床用血计划,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使用血液。据业内人士介绍,厦门一些医疗机构已经开始推行微创技术,扩大“病人自体血回输技术”的应用。比如,类孟买B型血献血志愿者林娟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剖腹产时,就在医生的建议下采取自体血回输的措施。这些举措,也让医院使用血量持平并缓慢下降,形成良性循环。
破题:弥补献血点与人员的不足
近年来,由于为市政建设与轨道交通让路,厦门的献血点遭遇“越建越少”的尴尬。“目前全市在用固定献血点仅存8处。”曾晓新说,2011年至今共拆除了17处固定献血点,其中包括火车站、富山诚达、华天购物广场、中山路等四处采血效果突出的爱心献血点。
现有的固定献血点还存在布局不合理的问题,除了市中心血站和SM(商业广场)外,其余几个献血点采血效果相对较差。受此影响,街头献血量急剧下降,比例也从2013年下半年的63%下降至现在的39%。
不只是献血点设置,人员配备以及部门联动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以采供血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为例,按照相关规定,以市中心血站的采血量测算,目前实际配备的人员数仅占应配备人员数的54%。“献血点的工作人员应当按‘一点两人’配备,由于人员不足,无偿献血的开放时间以及血液制备、存储能力明显受到影响。”曾晓新说。
据介绍,《厦门经济特区无偿献血条例》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献血主要工作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承担,其他部门和单位参与度不够。
“要统筹协调好城市建设与公益事业的关系,充分考虑无偿献血工作的特殊性。”厦门市人大代表陈维加说,应根据未来5—10年的就医规模和城市人口数量等因素,在繁华商圈、交通枢纽等人流密集的位置规划建设献血点。同时,及时恢复因市政建设等原因拆除的采血效果好的献血点。
采供血专业技术人员是无偿献血工作的重要基础之一。对于缺人问题,业内人士建议,要通过社会化服务保障等形式,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适当增加采血人员,提高血液采集、制备及储存能力。此外,应当加强各部门联动,通过紧密协作形成较好的工作合力。
- 上一篇:3082人角逐50个教师岗位 厦门海沧又火了[ 02-27 ]
- 下一篇:武夷山:访建档立卡计生贫困户 赠慰问金显关怀[ 0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