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中央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无人机巡堤、钢闸门封堵……武汉硬核“防汛神器”走上一线

2020
07/17
10:31
央视网

无人机巡堤、钢闸门封堵,武汉硬核“防汛神器”走上一线

  无人机拍摄的汉口江滩,水位缓慢下降 邹浩 摄

  中新网武汉7月16日电 (记者 张芹)“所有飞手准备,一号前往汉口江滩方向,二号前往长江大桥方向,三号前往长江二桥方向,起飞!”

  一声令下,武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9楼平台上,3架无人机渐次起飞,向目标方向飞行。同一时间,5楼指挥室内,无人机拍摄的画面已实时传送至大屏幕上。

  今年入汛以来,武汉接连遭遇七轮强降雨,总降雨量排名历史同期第三位;7月12日至13日,长江洪峰过境武汉,长江武汉关水位达到28.77米,成为有水文记录以来历史第四高水位,2002年建成的汉口江滩,首次全面过水行洪……

  面对外洪内涝叠加风险,包括无人机、一体式钢制闸门在内的一批高精尖的新装备,成为防汛战场上的“神兵利器”。

  武汉市水务局无人机大队队员启动无人机巡堤查险 艾弘毅 摄

  无人机巡堤排查险情

  7月16日上午,武汉市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处副处长杨磊坐在指挥室里,调度3架无人机执行巡堤任务。杨磊介绍,今年入汛以来,武汉市水务部门组建了一支无人机大队,参与到巡堤查险、人员搜救等工作中,推出无人机实时直播平台,通过5G信号实时将现场视频传回指挥中心,截至目前已运用1000余台次。

  “相比人工巡查,无人机巡堤范围上、广度上、速度上都占据优势”,杨磊介绍,无人机可将拍摄到的画面实时回传,以供专家现场进行及时研判,迅速决断,前方驻扎的抢险队伍根据专家制定的方案,立即进行险情处置。

  此外,在巡查效率上,无人机巡查半径在8公里左右,相比徒步巡查,效率更高。“特别是江水上涨后,人员无法抵达贴近迎水面的江堤,给巡查带来难度,无人机则可近距离观察是否存在旋流、涡流或者管涌等险情。”

  无人机拍摄画面实时回传至武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张芹 摄

  除无人机巡堤外,今年汛期,管道机器人电视检测技术也在当地得到广泛应用。这种通过配置高清摄像头的自动爬行机器人,可进入排水管道,在地面控制获取管道内部影像,排查管道内部功能性及结构性缺陷。

  城市地下排水管网错综复杂,暴雨来临前,如未及时发现管道内部破损、堵塞,极易形成内涝。

  武汉市水务局副局长、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程建军介绍,今年汛期,自动爬行机器人,已排查580公里地下排水管网,为及时发现、及时修复提供了准确的技术支撑。

  汉口龙王庙启用钢制闸门封堵 张芹 摄

  钢制闸门快速封堵闸口

  为保障汛期安全,截至目前,长江、汉江武汉段已累计封堵闸口197座。16日上午,小新在长江、汉江交汇处的龙王庙闸口看到,江水已经逐渐回落。堤外龙王庙观景平台上的围栏已经露出水面。

  自7月6日武汉市启动防汛应急Ⅱ级响应以来,龙王庙闸口率先进行封堵。与往年不同,在龙王庙闸口,灰色的一体式钢制闸门取代了黄泥、石方和栅条。据江汉区水务局工作人员沈振新介绍,钢制闸门可在两小时之内完成闸口封堵,相比筑土等传统封堵方式更加方便、快捷,“一次性到位,达到一级防御标准”。

  防汛期间,还有这些新技术新装备得到有效应用

  水陆两用多功能挖泥船。长江日报供图

  一、水陆两用多功能挖泥船(武航一号)

  功能:快速疏通

  可自己“走入”“走出”水面,具自航能力,集反铲、绞吸、疏浚、打桩作业等多功能于一身,适于在超浅水域、河湖、渠道、池塘施工。最大疏浚水深可达6米,约30~50方/时。

  “扩展口门、改善河势、除险加固、综合治理,现在龙王庙闸口放下钢闸门后,没有一滴水渗漏。”沈振新说,比起过去用闸板条、填土、围堰等方式来封闭闸口,如今的钢闸门和拼装式防洪墙技术先进、效果显著。

  装配式板坝防洪子堤。长江日报供图

  二、装配式板坝防洪子堤

  功能:快速挡水

  组装快速,适用于沙壤土、壤土、黏土及混凝土、柏油等软质堤坝,应对漫溢、浪坎险情。能有效节约物料,比人工铺沙袋筑坝效率更高,节省抢险队员体力。

  防洪围井。长江日报供图

  三、防洪围井

  功能:应急补漏

  类似补漏软木塞,原理是使围井内保持一定水位,降低管涌孔口的水力坡降,减少堤内外压力差,稳定土壤,抑制破坏发展。由单元围板现场装配而成,堤坝出现管涌破坏险情时,及时应对“翻沙鼓水”,具有抢护速度快、效果好和可重复利用等特点。

  水陆两栖车。长江日报供图

  四、水陆两栖车

  该车采用无封闭设计,下有8条轮胎,前后可乘坐4人。车身周遭一圈防撞条,整体线条硬朗。该车下水如履平地,救援能力强劲。据悉,该车能在水上、山丘、沼泽、雪地等各种恶劣地形中自由行驶,并能在±40℃的超常规温度环境下连续作业。陆上载重454千克,水上载重431千克,陆上可运载6人,水上4人,牵引能力635千克。

  水上救援机器人。长江日报供图

  五、水上救援机器人

  外形似小艇,遥控距离超800米,游速每秒6米以上,一次可营救4名落水者。可通过遥控在激流中,快速到达落水者身旁,还可以运送救援物资,速度快,救人更多,最大限度减少救援人员伤亡。(完)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马威】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