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业优先?兴趣第一?00后选专业 导向多元如何博弈
新兴专业渐热,填报仍需谨慎
今年3月,教育部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新增备案及审批本科专业名单共2072个,其中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等是新增最多的专业门类。
一些考生及家长相信:社会正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我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发展前景可期,相关专业学生将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人才。
今年,清华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堂班,首批预计招收30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35所高校也已获得人工智能专业建设资格,为国家培养该领域内的“领跑者”。
不少考生想成为“领跑者”中的一员。“今年很多考生和家长咨询时,都格外留意这些新兴专业,比一些传统专业竞争还要激烈。”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班主任王杰说:“预计人工智能专业分数线不会低于同类的计算机专业。”
北京处于科技发展和信息汇集的前沿地带,她的学生中,不少人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并不陌生:学校平时会组织学生前往科技场馆参观学习,邀请专业人士到学校讲座,一些学生的父母甚至就在新兴行业领域内工作。
而离开北上广等大城市,情况却有所不同。叶飞飞老师的学生不少都来自河北农村,对于新兴专业,获取信息和亲身体验机会有限,“有的孩子觉得这些专业离生活很远,他们不知道人工智能等学科还能跟自己产生联系。”
新兴专业的大量出现,对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新专业的信息较少,几乎没有毕业生经历可供参考,因此,指导老师们也不敢轻易向学生推荐。”叶飞飞说。
由于新增专业大多没有直接对标的历年分数线参考,考生很难保证稳妥。专业人士表示:可以纵向对比同一学校中相近专业的历年分数线,并充分了解专业要求、结合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综合判断,切勿盲目跟风。
- 上一篇:90后史静耸:40小时跑赢死神 用知识挽救生命[ 07-05 ]
- 下一篇:备战垃圾分类 中国46城市准备好了吗?[ 0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