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所大学公布首届300多本科毕业生去向:仅7人就业
过去四年,国科大首届本科生走过了“三段式”的学业路程。
第一阶段:1~3学期,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特别是数学、物理、计算机、语言、人文素质、科学前沿讲座、人文讲座等基础课程。
在此阶段,共计75~83学分的公共必修课中有40~48学分是数学、物理、计算机类课程。同时辅以大量的习题课让知识落地。“比如数学,第一学年两门课、每周12学时,用莫斯科大学的教材卓里奇《数学分析》、柯斯特利金《代数学引论》。”席南华表示,“教材选择上,我们更注重是否有好的内容,能否传达好的科学思想。”
“教学内容难确实是难,但收益也是匪浅的,如基石一般为我们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感觉就像武侠人物,一开始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背诵了很多貌似没用的心法,等武功达到一定境界,才意识到这些心法的宝贵。”2014级物理学专业宁尚龙在新闻通气会上这样分享自己的体会。据悉,宁尚龙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即将前往剑桥大学攻读博士。
早在2015年春季学期,国科大针对入学刚满半年的2014级本科生开设《大学写作》,并将这门课程以一年级本科生必修课的形式固定下来,小班授课。席南华介绍,通过文本阅读与写作实践的结合,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考、分析能力和科技写作能力。据悉,这一课程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关注,部分高校在考虑引入。
国科大专门为本科生开设两个系列讲座作为必修课程,一门是“科学前沿进展名家系列讲座”,面向2014级本科生总计54场讲座,其中21位院士为主讲人;一门是“艺术与人文修养系列讲座”,为2014级本科生提供了28讲次。
第二阶段:4~6学期,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加少量专业方向课,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选修其他学科课程,强调学习知识面要宽广,同时融入研究生课程的选修,在学业导师的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
国科大倡导知识创造者担任授课教师。目前,本科课程主讲教师共有45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06人,占比67%,其中院士18人、长江学者3人。例如2017—2018学年的基础课,席南华、李永舫两位院士为一年级授课;徐涛、周忠和、吴一戎三位院士为二年级授课;向涛、欧阳钟灿两位院士为三、四年级授课。
针对本科生开设科研实践课,学生前往中科院各研究所进行1-4周的实践活动,与科学家面对面,接触先进科研设备、感受科研魅力、激发科研兴趣。专业研讨类课程每十人左右一个班级,进行研讨式教学。
“大一,我进入了中科院化学所光谱组,接触红外、紫外、圆二色光谱仪,上手学了激光共聚焦和全反射荧光显微镜,读文献,为分析化学课打基础。大二,我进入了导师杨国强研究员的光化学课题组,每周参加组会,读文献;假期的时候,我到另一个课题组看水凝胶制作和仿生材料设计。大三,我进入曹安民研究员课题组学制作锂硫电池,我还选修了几门化学研究生课。我的毕业设计也是在化学所聂宗秀研究员课题组做质谱分析。”已被芝加哥大学全额奖学金录取的2014级化学专业刘钰在新闻通气会上说。
第三阶段:7~8学期,国际化培养及毕业设计,为学生提供机会到世界名校访学交流一个学期,到中科院各相关研究所做毕业论文。
2014级本科生参加访学项目的有186人,约占在学人数的60%。奔赴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全球近二十所大学,很多学生拿回了全A、甚至全A+的成绩单。
“国科大的办学模式,包括课程开设和科研实践,都和MIT这所世界著名顶尖高校如此相似,之前在校学到的知识也是最前沿的科学理论。”这是2014级化学专业曹政在麻省理工学院访学时的感受。毕业后,他将前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深造。
- 上一篇:女记者新书被下架:全书52篇39篇与他人微博有雷同[ 06-13 ]
- 下一篇:1天4人疑因触电身亡 公交车站怎就成了夺命之地?[ 0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