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这家公司掷几十亿为员工建房 网友:别人家的企业

2018
04/10
09:49
新浪新闻

  原标题:豪掷几十亿为员工建房子!网友表示受到一万点伤害:都是别人家的企业…

  最近几年,随着房价的上涨,房子在人们心里的分量也越来越重,现在,很多人在找工作时都会考虑房子的问题。而如何解决住房问题,留住人才,也成了很多企业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他们想出了各种办法,做出了许多尝试。

  苏宁投入几十亿为员工建房子 每年惠及4万多人

  在北京郊区一个物流园的仓库里,于建凯正在忙着包装快递。于建凯是苏宁物流公司小件仓储运营部的一名管理员,2017年7月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京找到了这份工作,成为了一名“北漂”。面对北京的房价,他和家人未来还是打算回老家。

  付成波是这个物流园的运营部经理,已经在北京打拼了十二年。2009年,因为买不起北京的房子,他不得不在河北购置了房产,把家人也从陕西老家接了过来。由于工作地点离家有将近三个小时的车程,他也选择了住在公司的员工宿舍,家里的大事小事都要靠妻子和父母张罗,时间长了,心里会有点心酸。

  和付成波一样,公司里大部分员工都面临着没有房子的困境,不得不蜗居在员工宿舍里。有四五个和他同时进入公司的同事,都是因为长期和家人分居,在北京很难解决住房问题,选择了离职回老家。我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明确要求:工业项目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

  按照这个规定,付成波工作的这个物流园目前自建的员工宿舍不仅面积小,数量少,而且因为是属于园区的配套设施,公司和个人都没有产权。付成波不想总是住在宿舍里,看着物流园周围的一幢幢商品房拔地而起,他也盼望着有一天能在这里买套房,把家安在北京。但他自己觉得在北京买房的可能性不大。

  根据北京市住建委成交数据显示,2017年北京市商品房每平米的成交均价为42987元。而作为一个运营部经理,付成波每个月的工资一万元左右,而即使是这样的收入水平,在北京想要购置一套80平米的房子,需要付成波不吃不喝将近30年才能买得起,对他而言,显然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在距离北京1000公里之外的南京物流基地工作的刘坤亮幸运很多。一年前,刘坤亮和做客服的妻子,在物流基地配套的生活区,申请到了公司一套两居室的公寓。按照公司要求,只要是在物流基地工作的员工都可以申请公寓,成家有孩子的会优先安排。这套公寓空调、电视、热水器等家电一应俱全,每个月只需要支付800元的房租,而在同地段的商品房租金每个月需要支付2000多元。有了安身之所,刘坤亮把母亲和两个孩子也从安徽老家接了过来。

  现在他们居住的公寓属于物流基地的配套建筑,公司和个人都没有产权。按照公司的规定,他们在公司工作期间可以居住,但一旦离职就不能继续在这里居住了。因此小两口做梦都希望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但是房价太贵了,只能想想而已。刘坤亮说,如果攒够了钱,也许会考虑回老家安家。

  苏宁是一家涉足零售、电商、物流配送等多领域的企业,大部分基层员工,都是从农村进入城市务工。最近几年,随着城市房价和房租的节节攀升,基层员工因为住所问题,流动性非常强,据不完全统计,在部分城市和地区,基层物流、配送人员的流失率甚至超过了50%。为了想方设法留住这些员工,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成为了企业的当务之急。

  苏宁易购集团副董事长 孙为民:住房问题是民生问题,如果说是有了这个住房,或者说没有这方面的后顾之忧,我相信大家工作的心态、状态,都会有非常大的改变。

  目前,苏宁在全国41个城市总计为员工提供了7500多套宿舍和公寓,每年为将近4万名员工解决住房问题。但企业也因此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孙为民:这方面投入加起来的话,这么多年可能要有几十亿了。

  数十亿元的建房成本确实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不仅如此,企业自建的宿舍和公寓没有产权,只是临时解决住房问题的权宜之策,而在员工心底里,几乎每个人都想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汪钇辰,今年刚刚步入而立之年,大学毕业时就加入了苏宁,经过七年的成长,他已经是苏宁一个项目部的运营负责人。七年时间,他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随着孩子的降生,在南京购房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去年,他看好了一套80多平米的二手房,但首付却一下凑不出来。

  苏宁零售集团极物公司副总监 汪钇辰:首付有八十几万,两口子工作了六七年,攒了一部分,家里也支持了一些,加起来有五十来万。

  三十万元的缺口让汪钇辰在南京买房的计划几乎化为泡影,情急之下,他甚至一度考虑过要离开南京,去一个购房压力相对小的城市买房。就在汪钇辰进退两难的时候,公司出台了“员工购房借款项目”:面向核心骨干员工,提供30万至50万的购房借款,年利率仅为1.5%。

  汪钇辰:真是燃眉之急。一下子就解决掉了,而且速度也很快,所以我自己觉得非常幸运。

  这个周末,汪钇辰来到刚刚装修结束的新家收拾东西,他盼望着在这里开始一家人幸福的新生活。

  苏宁的“员工购房借款项目”从开始实施到现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已经向员工发放约1亿元的购房借款。而因为这个举措,公司也暂时稳定住了一批像汪钇辰这样刚刚培养起来的中坚力量。但对于拥有18万员工的苏宁来说,未来的负担非常大,而且在一些地区,三十万、五十万的购房借款,对解决首套房的问题也是杯水车薪。

  员工的住房问题是众多企业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随着房价的攀升,不仅是一二线城市,连三线城市的企业也开始需要面对。五年前,高勇和妻子曹少琴来到浙江长兴县一家电池制造企业工作,公司给他们分配了一套一室一厅的公寓。现在他们不仅把大儿子从湖北老家接了过来读书,一年前还生了第二个孩子。为了照顾孩子,高勇的岳母也从老家来到这里,公司给老人家也安排了一个单人间。有了这个稳定的住所之后,一双儿女都可以生活在身边,曹少琴每天都是干劲十足。

  浙江天能集团采购管理中心采购专员 曹少琴:我老公说我像打了鸡血一样,孩子只要在,我每天干什么都很有劲,辛苦也觉得很值得。

  目前,高勇所在的天能集团,在浙、苏、皖、豫四省九大生产基地都建立了不同规模的人才公寓,累计总投资5.88亿元,解决了将近一万名员工的住宿问题。

  浙江天能集团董事长 张天任:我们天能能够从山沟里一个小的作坊型的企业发展到现在,我们靠了广大员工的努力,那么这些员工的留住和人才的这种潜能的发挥,我认为我们解决他的后顾之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支撑条件。

  张天任告诉我们,虽然公司为了留住人才投入了巨大的成本,但是目前公司的人才公寓属于生产基地的配套设施,员工没有产权,对员工的吸引力并不是特别大。如果有一天能进行共有产权房屋的建设,那对于员工的激励作用会更加明显。

  张天任:最好我们有一种创新的模式,政府提供一定的土地,企业拿钱,员工靠他的智力来付出,三者的优势能够有机地结合,产权我认为可以考虑三方共有。

  张天任梦想着在未来能给员工提供更多的有产权的公寓,但是因为相关政策还没有明朗,他的梦想还没能实现。不过,面对高房价,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想办法与政府合作建房。

  顺丰、格力拿到政府优惠政策建房 普通员工也有房子住

  顺丰在全国有13000多个网点,超过40万名快递员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破解这些快递员的住房问题,已经成为顺丰未来发展的当务之急。

  在杭州,顺丰与当地政府正在合作建设的一个公租房项目即将落地。由杭州当地政府提供土地,顺丰投资2.2亿,据悉该项目的建筑面积约6.57万平方米,将建成713套公租房,提供给顺丰员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居住。

  郑伟志:经济发达的城市土地资源有限,能够批出来做公租房,其实特别是批给一个企业做公租房,这个还是蛮有考验的。

  在珠海,格力电器人才公寓项目已经做好了开工准备,随时等待开发建设。格力电器投建的人才公寓属于公租房项目。珠海市政府划拨给格力电器建设人才公寓所需的公租房及其配套的服务设施用地,用地面积约8.1万平方米,商业及配套设施面积约1.9万平方米。格力电器将投资20亿进行建设。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董明珠:我们自己企业拿钱去为员工盖的。只是希望政府能够给我们一个地方,你不能跑到五十公里以外给我建一个员工宿舍,相对就近一点。这样员工就不会再为买房去辛苦了,他们的生活条件也会得到一个好的改善。

  格力这次新建的人才公寓,住宅面积近18万平方米。虽然是公租房,但公寓的建筑、装修标准却都是按照中高档商品房小区规划设计的,广场、公园、游泳池、幼儿园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广场、公园、游泳池、幼儿园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因此许多格力的员工迫不及待要申请入住新的人才公寓。

  格力电器在珠海给员工搭建的一期二期员工宿舍和过渡房都属于工业项目用地。从2007年开始,格力电器就在珠海总部周边自建员工公寓,到目前为止,已经解决了1.2万在职员工的住房问题。但员工公寓的配建指标和标准始终有限。

  为了多渠道解决群众的住房问题,今年年初,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下发了《珠海市配建公共租赁住房和人才住房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政府主导、企业建设、合理布局、设施共享、社区融和的建设模式被确定下来。未来格力人才公寓的建成,将会使格力员工在“安居乐业”的道路上更向前迈进一步。

  65万元安家费抢人才 南京一家科研所尝试新办法

  对于很多科研单位来说,为了吸引高端人才,他们为员工解决住房问题就显得更加迫切。李元吉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一名从事雷达研发的科研人员,2015年他从清华大学毕业,获得了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面临很多好的就业机会,但最终他还是选择来到了南京这家科研机构。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雷达研发人员 李元吉:十四所会给每一个入所的博士提供一个六十五万元的安家费,我用这笔安家费在南京首付,购买了一套140平米的房子。

  随着房价的节节攀升,很多地方政府都出台人才安居政策,明确指出可以采取实物配置和货币补贴两种方式解决引进人才的住房问题。在这种大背景下,2009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开始为新招聘的博士发放安家费。到2015年,一流知名高校博士毕业生的安家费的额度上涨到了65万元。享受了单位补贴的这笔安家费,李元吉需要在现在供职的单位工作至少十年,如果提前离职,这笔安家费需要按比例返还。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所长胡明春告诉我们,最近十多年,随着房价不断上涨,如何解决住房问题,已经成为十四所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所长 胡明春:住房,是人家选择工作选择城市的时候的一个主要因素,能不能买得起房,能不能在这安家。南京这个地方房价相对来说在国内排名还是很靠前的,所以我们不得已采取了一些这种补助政策,目的是要能吸引到高端人才。

  工作了30多年,胡明春坦言,自己经历过单位福利分房、单位集资建房的住房时代,但从2006年开始,老方式就已经不再被允许或鼓励。面对新的住房政策和新入职员工的住房需求,十四所开始通过货币补贴,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事实上,为了推动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今年年初,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曾公开表示,我国将研究制定权属不变、符合规划条件下,非房地产企业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土地作为住宅用地的办法。政府将不再是居住用地唯一提供者。这样一来,未来像格力、顺丰这样投资建设公租房的非房地产企业可能会越来越多。

  不管是企业还是科研单位,他们的想法都类似,就是希望有一天房价能够降下来,员工不再因为买不起房子而选择离开。

  半小时观察:深化改革 解决“夹心层”住房难

  今天节目中涉及的企业、事业单位员工大都属于中等或中低收入群体。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既享受不了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又难以承担价格昂贵的商品房,他们被通俗地称为“夹心层”。从住房制度的发展看,我们已经告别了“福利分房”的时代,不可能回到过去的老路上。而解决“夹心层”人群的住房难、企事业单位稳定人才队伍的现实需要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令人欣慰的是,政府决策层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相关政策正在制定中。我们相信,随着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实现自己的安居梦。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马威】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