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化里坑:闽赣边的“红色心脏”
2016
07/18
07:20
三明日报
艰苦的游击斗争
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调集16个正规师及地方反动武装共20万重兵,以绝对优势兵力,向闽赣省各地发动大规模的疯狂“清剿”。
面对敌军的强大进攻,在敌众我寡的险恶环境下,闽赣省战委会根据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指示信,将闽赣省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开展游击斗争上。
1934年10月,闽赣省军区对所属武装进行整编,在宁化县城分别编成第十二、十六、十七、十八共四个团,其中宁化县和彭湃县独立营、宁化独立团、泉上独立营分别编入闽赣省军区第十二、十七、十八团,另一部宁化地方游击队由宁化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直接领导。
“闽赣部队积极作战,减缓了敌人的进剿。”张发金说,十七、十八团在宁、清、归一线阻击敌五十二师;十二团在建宁方向活动,阻击建泰方向进犯敌军。
但是,10月中旬,闽赣省机关及其武装部队遭到敌人更加疯狂的围追堵截,处境日趋艰难。11月间,归化、清流两县先后失守,宁化危在旦夕。11月30日,闽赣省机关撤出宁化县城转移到泉上县坚持开展游击斗争。12月1日,敌五十二师攻占宁化,至此,闽赣省机关和地方武装丧失了根据地的依托,转入了艰苦卓绝的3年游击战争。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茜茜】
- 上一篇: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08-29 ]
- 下一篇:映山红花开 朵朵放光彩[ 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