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文化:峥嵘历史,砥砺当今
古田会议旧址
一场“活化”红色资源的尝试
上杭县古田会议旧址,远处青山绿树环绕,门前田野花海簇拥。
无论节假日还是工作日,这里都人气鼎盛。数据显示,2013年,旧址接待游客168.87万人次,同比增长17.0%。显然,古田会议旧址,以及依托旧址建立的古田会议纪念馆,已成为红色文化一块响当当的品牌。
提起打造旧址的经验,龙岩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古田会议纪念馆名誉馆长傅柒生用“活化”两字形容。
在古田镇五龙村的民俗文化广场上,每天都有地方特色十足的文艺演出,《年年好节节高》《勤俭布娘》《圣地古田百花香》等等节目吸引着八方来客,游客们还可以穿上红军服装,上台一起表演。“现在,红色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红色文化场馆自身建设也正在不断完善。在外在形式不断创新、丰富的过程中,我们也延伸其表现方式,以把红色资源更好地融入红色教育之中。让游客穿上红军服,吃红军饭,走红军路,在参与中了解历史,体会当时的生活,就是很好的创新。”傅柒生说。
“红色文化资源宣传推广的形式应多样化、立体化,如影视、音乐、演出等等都应尝试。”傅柒生介绍,目前,包括话剧《古田会议》在内的许多反映古田会议精神的影视戏剧作品已经制作完成,“我们有丰富的故事,以文艺的形式生动再现历史,更能感动人”。
“除此之外,红色资源要形成链条,各种优势资源相互融合衔接。一般红色文化遗迹都处于生态环境较好的地方,这样就可以利用周边资源,与生态环境、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傅柒生介绍,来到古田会议旧址,旅客还可以欣赏旧址外的美丽风景,在五龙村的农家乐感受饮食的自然与民风的朴素。这样一来,红色景点成为文化客厅、生态走廊,会址中也少了商业气息,观众更乐意来、待得更久。
和古田会议旧址一样,“活化”红色文化的尝试,在全省各地上演。
- 上一篇:问卷宁化现状,知红色文化发展[ 08-12 ]
- 下一篇:重走红色路 让我们一起来缅怀宁化的红色文化[ 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