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卷九 第二章 门 类

2010
01/18
17:50
《宁化县志》

  造船  清光绪元年(1875),县人张佛吉在离县城10公里的茶山下村(今属城郊连屋)创办造船厂,年产载重4吨的木船45只。未几,邻村饭罗墩也办起一家造船厂。抗日战争时期造船员工8人,1950年发展到40多人。1959年,成立清宁造船厂,1965年因境内停止水上运输撤销。

  陶瓷  在济村神坛坝发现有20多个窑基,在泉上青瑶水库南岸亦发现有宋、元窑址,可见宁化的陶瓷业历史较为久远。禾口陶器厂的硽缽、火炉等产品,还曾远销外县乃至江西、广东农村。后因历经沧桑,数度兴衰起落,多有变迁,至解放前夕,仅剩下张家地、中坑、夏家坊碗窑和禾口、石碧等地土陶生产。解放后,陶瓷业有新的发展。1958年,在张家地私人碗窑的基础上建立地方国营宁化瓷厂。后因该厂地处高山密林,交通不便,1959年迁至城关东山桥,开辟瓷土新资源,生产日用瓷器,从生产粗瓷发展到多品种的细瓷生产,从原始的手工拉坯发展到半机械化成型,并且扩大销路,吹鸣壶、成套咖啡具等产品,曾一度打进国际市场,远销日本、美国和东南亚各国。到1985年日用瓷厂产量已达193.53万件。除国营瓷厂外,尚有湖村陶瓷厂、禾口陶瓷厂、方田陶器厂、济村碗厂、水茜冬坑等厂,均系小批量生产。

  竹编工艺  从旧志记载及境内现存的祠堂、庙宇等古建筑来看,宁化的竹编工艺历史上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多为农民农闲兼营。禾口、淮土、凤山的竹匠,占全县竹匠的80%左右。1952年统计,全县专业竹、木工计102家,其中仅城关就有70家。1956年手工业改造中,分别组成竹器社、斗笠社和雨伞社4个合作企业。而后,雨伞社并入工艺美术厂,斗笠社因产品质次价高经济效益差,便于1973年转向生产美术竹编。淮土乡的竹编工艺品属出口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各国。

  五金  宁化五金厂建于1976年。初创时只能生产民用小五金制品,且系手工操作。1978年试产滤芯器,以后发展到汽车消声器、前后档泥板、空气滤芯器、油箱及民用五金制品等14个品种,产品销往三明、南丰、龙岩、福州、厦门等地。五金日杂厂建于1972年,属翠江镇集体企业,主要生产鸡毛帚,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各国。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伍传杰】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