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卷九 第二章 门 类

2010
01/18
16:48
《宁化县志》

  宁化地处南岭钨锡稀有金属成矿带,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全县共发现矿产28种,主要有钨、锡、钼、钴、稀土、煤、石灰岩、萤石、白云岩、硅石,并有少量的铋、铅、锌、铜、铁、锰、金、汞等。

  据北宋编修的《元丰九域志》记载:宁化有龙门新、旧二银场,长永、大庇银坑。民国31(1942)政府亦曾作过地质调查,但未取到实际资料。解放后,于1958年县工业局组织宁化县地质队开展找矿工作,发现煤、钨等矿,尔后有江西地质勘探220队、203队、福建505队、306队、区测队、地质2队、长春地质学院等单位在境内开展地质勘探。19764月成立矿业公司,开展矿业管理和矿产销售。迄1987年,已开发利用的矿产主要有煤、钨、锡、石灰石、稀土等。

  煤矿  1958年在泉上甘木潭发现,19706月建矿开采。1979年省地质二队205分队对矿区进行勘查,储量测定为CD级,计90.14万吨(其中C级储量62.50万吨),扣除1972年探明储量,新增储量69.65万吨(其中C59.81万吨,D9.84万吨)。本县煤矿属无烟煤,全县煤炭年产量由1970年的60吨增至1985年的65669吨,总产值也由1970年的0.06万元增至1985年的115.9万元。1987年生产原煤40600吨,总产值88.7万元。

  钨矿  1958年,福建省工业厅在行洛坑筹建501矿。该矿系岩型钨矿,矿石为含钼黑钨白钨石型,同时伴生钼、铋等多种成份,辉钼矿、辉铋矿散布其中。该矿60年代初下马,宁化县于1975年重新组织开采,由县矿管站牵头,提供资金6000元,从14个乡镇抽调劳力上场开采。当年采钨53.8吨,产值45.73万元,实现利润19万元。19791982年矿山管理比较混乱,江西、广东、浙江、湖南等省外人员纷纷到此挖钨,总人数达5千余人,矿床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1983年整顿后,矿山状况好转。1984年该矿自筹资金20万元增加设备,1985年钨产量达286.67吨,产值达243.33万元,固定资产净值为191.11万元。1987年投资45万元进行技术改造,日处理矿石能力达125吨,当年产黑精钨465.9吨,产值396万元。该矿已建冶金化工等厂,逐步从单一品种生产转向深度加工,生产仲钨酸铵、钨酸、三氧化钨等出口产品,在日本市场受到好评。该矿现为县属集体企业,是宁化重工业的支柱。

  锡矿  锡是本省特有的产品。1983年,由江西省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在禾口乡邓坊村乌竹管一带发现,定名松岭锡矿,是本省目前所仅现的单独斑岩矿床。全矿金属储量1万吨以上,由于锡矿地处闽赣交界,初步测定位于宁化一侧矿床金属储量3500吨。1985年禾口乡组成采矿队进矿采掘,年产锡矿5060吨。1987年安装一组日处理50吨矿石的机械设备,并投入运行。同年已建成一座年产100吨锡冶炼厂。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伍传杰】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