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擦亮客家祖地中医药“金字”招牌

2022
02/18
07:48
三明日报

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2019年~2021年创建周期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名单,我市宁化县和泰宁县分别入选。这是2022年宁化获得的首块“国字号”招牌。


客家祖地宁化县是如何拿下这块国字号“招牌”,又是如何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近日,记者走访县相关部门,了解这块“国字号”招牌背后的故事。


客家祖地中医文化底蕴深


宁化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75.06%,具有发展林下种植中草药的良好自然条件。重楼、黄精、三叶青、太子参、藤茶、金银花……据不完全统计,宁化境内共有植物245科961属1911种,其中,中草药植物229科1780余种。


除了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客家中医药文化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过去,从中原迁居宁化的客家人带来了先进的中医药技术,还将中草药入汤做菜形成了药膳文化,并一直传承至今。现在,宁化百姓常通过凉茶、药膳汤、药材泡酒等进行养生保健、预防疾病。


这些年,宁化在中医药事业上也得到了不少肯定。2009年,宁化县荣获福建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2013年,中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复审;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医疗机构特色专科1个、省级特色专科2个。



近年来,宁化县结合中医适宜技术和健康教育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义诊活动,为居民提供拔罐、艾灸、耳穴埋豆等多项中医药服务;定期在广场、社区组织居民学习八段锦、降压操,宣传中医养生“治未病”理念;还组建中医药健康养生专家团,走进社区、单位、乡村,开展义诊服务和知识讲座。3年来,该县共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讲座264场次,受益群众2.5万余人,印发中医宣传资料10万余份,群众对中医药服务内容的知晓率达到90%以上,让更多群众了解中医、喜欢中医、宣传中医。


构筑全覆盖中医服务体系


“以前我配中药,要去县里,现在卫生院医生帮我开好药,隔天就能收到煎好的药,实在太方便了!”石壁镇立新村的张老伯提起“共享药房”赞不绝口。


2021年4月,宁化县“共享药房”正式搭建,覆盖全县16个乡镇,通过统一采购、审方、煎煮、配送,实现卫生院开方、中医院煎好药送上门,打通了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


 “共享药房”是宁化不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一个剪影。



近年来,宁化县坚持中西医并重工作方针,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通过健全和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中医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全方位促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现在构建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以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宁化县总医院副院长、中医主任医师彭强介绍,宁化县总医院通过建立中医药县乡村一体化管理体系,将乡镇分院中医馆和村卫生所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纳入“七统一”管理。


中医院通过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加强重点中医专科建设,推进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中医药服务县乡一体化;16个乡镇卫生院实现中医馆全覆盖,并积极开展中医科、中药房建设、中医诊疗设备购置、康复科建设以及中医药医务人员培训;全县75%以上村卫生所都能为村民提供4种以上中医适宜技术服务。


建好一支中医人才队伍


1月17日,在宁化县中医院经典中医门诊,彭强正为患者号脉看诊,学徒赖城灵在一旁认真观察,细心记录。


“在跟诊中,向老师学习如何用中医思维看病,对开阔视野和提高诊疗水平很有帮助。”赖城灵说。



中医药人才培养,师承教育必不可少。2020年3月,宁化县启动“师承带徒”工程,通过师承方式培养实用型中医药人才;通过跟师学习和临床实践,培养造就一批中医药临床人才。目前,该县共有省级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带徒指导老师4名,继承人12名。县级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带徒指导老师6名,继承人20名。


除了师承带徒,宁化县还通过加强中医人才引进、中医人员培养、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全面建设中医人才队伍。2018年以来,该县共选派43人前往上级医院参加中医住院医师、全科医生培训和进修学习;深入开展“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系列活动,先后举办《伤寒论》诵读竞赛、伤寒论临床应用基础班、提高班。目前,已举办中医两学活动集中培训6次,吸引800余名医务人员参加;每年组织全县乡村医生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举办中医药培训班4期,累计培训1200余人次,培训率达100%。开展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培训6次,培训乡镇分院护理人员500余人次。


记者 刘博文 刘才恒 通讯员 黄浩 马玮华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张惠川】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