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福建(五):“习近平同志不仅有思路,还有切实的行动”
采访对象:游德馨,1931年2月生,福建罗源人。1948年3月入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福州市区县乡和市直机关工作。1980年任福州市市长。1984年任福建省副省长兼外经贸委主任。1992年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3年任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2003年离休。 采 访 组:邱 然 黄 珊 陈 思 采访日期:2017年6月3日初访,2020年1月12日核访 采访地点:福州市游德馨家中,福州悦华酒店 采访组:游老,您好!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直在福建省任职,与习近平同志有很多接触,请您先谈谈他在宁德工作的情况,以及他后来到省里工作继续支持宁德发展的情况。 游德馨:1988年6月,宁德地委书记吕居永到省人大工作,组织上调习近平同志到宁德任地委书记。当时,宁德是我们福建九个地市中最贫困的地方,省里期望习近平同志这样年轻有为的干部能够带领宁德干部群众“闯一闯”“冲一冲”,改变宁德的面貌。习近平同志没有辜负组织的期望,他上任伊始,就确立了宁德发展的基本思路。他对宁德的干部们讲:“虽然我们现在很穷,但是我们要有‘滴水穿石’‘人一我十’‘弱鸟先飞’的精神。”他还提出“四下基层”,即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 习近平同志不仅有思路,还有切实的行动。他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为人民群众做了很多好事。 那时,宁德市寿宁县的下党乡还没有通公路,车根本开不进去,只能徒步走两三个钟头的崎岖山路才能走进去。习近平同志先后走进去3次,开展深入调研。他支持下党乡的脱贫工作和建设发展,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资金上大力支持,帮助当地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 习近平同志主政宁德期间,特别支持福(州)温(州)铁路宁德段的建设,组建地区铁路办公室,抽调人员,做好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后来他调到省里工作,仍积极支持福温铁路和沈(阳)海(口)高速公路建设。 1982年,福州市首先开通全国第一部市内程控电话。1988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全省市话程控化一开始,他率先带领地区邮电局长杨锦炎等同志到福州参观学习并向省里争取项目,抓紧宁德地区的福安、宁德(后改蕉城区)两县程控电话建设,走在全省程控化的前列,大大促进这两县对外的信息交流、生产发展,方便了群众。 离开宁德后,习近平同志还始终记挂着宁德百姓的生活,茅草房户搬迁和连家船民上岸是他到省里工作后开展的。茅草房是贫困农民遭灾或家里极贫,无法建瓦房,只好用茅草搭盖避雨,冬不御寒,夏不消暑。当时宁德地区就有2104户、7701人住茅草房。时任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同志听省政协汇报后,即带领有关部门同志到闽东调研,并拨款600万元支持茅草房改造。省委省政府把茅草房改造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大财政投入,经省、地、县、乡各级的努力,1997年底茅草房改造与搬迁任务全部完成。 习近平同志对连家船民上岸工作十分尽力。连家船民是生活在江海边的特殊渔民,无土地、无房屋、无户籍,终年漂泊在海上的破旧渔船里,“讨小海”为生。组织他们上岸要解决土地、住房、路水电配套,还有就业、小孩上学等问题,比解决茅草房还艰巨。省政协宁德地区工委把情况反映到分管扶贫工作的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同志时,他非常重视,与省委书记陈明义一起批给有关部门办理,省政府下发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连家船民上岸定居工作的通知》。1998年12月1日,全省造福工程暨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现场会在福安召开,习近平同志在会上讲话,要求各级领导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以高度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做好造福工程和连家船民上岸定居工作。会后,他深入移民定居点走家串户,嘘寒问暖了解上岸后船民生活。由财政拨出1477.28万元,民政、水产、水电、教育等厅局及省计委安排950万元,加上省里逐年投入及市县配套资金。经过3年努力,全省新建连家船民新村65个,上岸定居船民4273户,19378人,其中宁德地区占90%,结束了连家船民祖祖辈辈漂泊海上的历史。他们敲锣打鼓,鞭炮齐鸣,感谢党和政府为民办的这件大好事。 采访组:请谈谈习近平同志到福州市工作以后的情况。 游德馨:1990年4月,习近平同志调到福州任市委书记。他做事非常扎实,也非常有魄力。在福州期间,他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为方便人民群众办事,他提倡并实行“一栋楼办公”,提出“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要求,受到各方好评。 在战略规划方面,习近平同志思路非常清晰。1992年,他提出构建“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发展战略,制定了福州“东扩南进”的发展规划,请新加坡城市规划专家刘太格来搞福州长远规划。福州的东边、南边都靠海,江河众多,发展要依靠江海。为了构建福州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真正把福州建设成滨海滨江的现代化大都市,习近平同志专赴闽江口、马尾、长乐沿海进行调研,作出了福州“东扩”往马尾、“南进”至长乐的“东扩南进”战略决策。为响应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精神,习近平同志任总指挥,在广泛调查研究基础上,主持编制了《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科学谋划了福州3年、8年、20年发展的战略设想,即“3820”工程。现在的福州,还是依照“3820”工程的发展战略往前走,基本形成了他当年提出的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战略布局。 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亲自抓招商,特别重视“引侨、引台、引外”工作,为福州大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时任福清县委书记练知轩同志曾陪同他去东南亚,把林绍良、林文镜、林学善等侨领吸引回国投资发展,做成了很多重大项目,如冠捷电子等。这些项目为福州市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还有一件事给我印象很深刻,就是修建福州二环路。当时,作为国家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福州没有高速公路,没有大型港口,市内交通也不通畅,这些都是制约福州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市区交通拥堵,在习近平同志主持下,福州二环路从1992年开始动工。那时福州财力不足,他提出“勒紧裤腰带”来搞,先把主道贯通,人行道的修建和行道树的栽种放在后面陆续做。现在福州的交通主要就靠二环路。这条路是环市郊农村走的,围绕福州中心城区而建,全长28.5公里,在减少交通拥堵方面功效显著。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时候,分管统战工作,您那时是省政协主席。请谈谈他是如何支持政协工作的。 游德馨:习近平同志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时候,分管统战工作,对于我这个政协主席非常支持。 1999年6月17日下午,在我和时任省委统战部长金能筹同志邀请下,习近平同志来到省政协,与我们进行座谈。会上,我们共同研究了政协和统战部如何进一步密切联系、互相配合、互相协作,共同做好新时期的政协和统战工作。 针对这一问题,他讲了很多具体意见。比如,换届时人事安排形成方案后,要先征求政协意见;政协、统战干部如何列席会议;如何建立制度,互相沟通;等等。他还说,政协和统战部的工作目标都是一致的,政协是搞统战工作,统战部也是搞统战工作,为避免重复,就要通过相互沟通,把各项工作组织协调好。 他很支持省政协的工作。省政协向省委汇报工作,他都参加。我们汇报完后,他都发表意见。 1996年7月30日下午,听取省政协工作汇报后,他指出,省政协上半年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省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确实开得不错。最近联系一些党外人士,他们也都感到政协工作很重要,也很实在,都愿意参加这方面的工作。省政协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按照省委部署,把握重点,献计献策,工作扎实,有一定的深度,研究也有水平,起到了借鉴、参考、指导作用。他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对省政协下一步的工作作出了指示。 1997年2月4日,习近平同志听取省政协工作汇报后说,这一届政协工作开展得很有成效,工作上了新台阶,对我省“两个文明”建设起了推动作用。这一届政协工作之所以做得好,是因为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责任心强,政治水平高,熟悉情况,能很好地领会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到省里工作以后,还做了哪些您印象深刻的事情?请您讲讲具体的事例。 游德馨:习近平同志到省里工作以后,我们接触就更多了。他做工作很有预见性,思路很超前,也很有远见。他教育干部“要目光放远,算大账,不要因小失大”。 2000年10月,习近平同志作出建设“数字福建”的重要决策。为做好“数字福建”建设,他专门成立了“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并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当时的福州大学副校长王钦敏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当时网络尚未普及,很多人对电脑、互联网都不太了解,但是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坚持建设“数字福建”。时至今日,“数字福建”的建设使福建人民的生活与数字化、信息化密切联系在一起。“数字福建”在为福建人民提供便利的同时,大大推进了福建的经济社会发展。 2001年2月,新华社连续刊发反映国内餐桌污染的两篇报道。近平同志看到这两篇报道后,深感餐桌污染问题之严重,立即作出批示:“‘餐桌污染’是一个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安全,关系我省农产品能否扩大国内外市场和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大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他的指导下,福建展开了餐桌污染治理工作,是全国第一个治理餐桌污染的省份。餐桌污染治理连续14年被列入福建省“为民办实事”项目。由此可见,习近平同志思想十分超前,对民生十分关切。 还有一件事就是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八山一水一分田”是福建地貌的典型特征,森林覆盖率达65.95%,居全国首位,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大省。但长期以来,广大福建林农却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林业发展面临着“产权归属不清、主体经营错位、机制不灵活、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2002年6月,习近平同志专门到福建林业大县武平进行调研,作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承包到户’‘发证到户’”的历史性决定,为福建的林业改革一锤定音。从2002年到2017年,历时15年的艰辛实践,福建林权改革焕发出强大生命力。《人民日报》内参2017年刊发《福建十五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释放强大生命力》一文,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福建的林权改革,并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要求。 现在我们国家实行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政策,政府将森林从个人手中购买过来,但是林权证还照常发给个人,给个人管理权,每年也会发给个人管理费用,但严格规定不能砍伐。这样就把个人的利益、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了。这是习近平同志率先在福建省提倡实行的。 他还做了一项非常有预见性的工作,是我们当时谁都想不到的,就是开展台湾海峡桥梁隧道论证研讨工作。台湾海峡桥梁隧道设想是怎么来的呢?1997年,清华大学吴之明教授到欧洲开会,他乘坐的车辆穿过英吉利海峡跨海隧道,受此启发,他认为我们国家也可以建设海峡隧道。回国后,他就向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院长方惠坚同志汇报。方惠坚同志认为,要建设海峡隧道的话,肯定是在福建和台湾之间。于是,他就向习近平同志说明了这一情况,共同研究决定由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和福建省合作进行论证研讨。习近平同志认为,这对两岸未来的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可以作为一个学术研究开始进行,使它成为团结台湾同胞、两岸携手振兴中华的一个平台。于是,习近平同志指定福建省文化经济交流中心作为我省一方,与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合作,来推动台湾海峡隧道论证学术研讨工作。 首届“台湾海峡隧道论证学术研讨会”在福建厦门召开,习近平同志亲自参加会议,接见全体代表,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鼓励代表们说,这项计划虽然是一个漫长长河的起点,但它必会引起两岸有识之士和广大华侨关注,相信两岸同胞携手振兴中华、共创华夏文明的一天一定会到来。经过几次会议研究,专家们提出三条线路构想:北线平潭—新竹,123公里;中线莆田—苗栗,150公里;南线厦门—金门—澎湖—嘉义,270公里。专家们从海洋、地质、地震、工程难易及长度等方面进行比较,认为北线比较理想。这些研究成果上报之后,交通部制定全国20年公路网长期规划,把京台高速公路列入,以海峡隧道作为入台通道。这条未来的台海通道将由桥梁、隧道、人工岛结合组成,造价不菲,工程艰巨。但专家们认为它将会给两岸人民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一定会物超所值,对两岸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他们对习近平同志的高瞻远瞩和科学态度深表钦佩。从1998年11月到2014年11月,先后开了十次研讨会,每次规模一两百人,都是以大陆和台湾工程学会、大学、海洋研究所、交通协会等为联合召集单位,还邀请美、日、法、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专家学者参加,其中有两次是到台湾岛内召开,江丙坤参加会议并讲话。 采访组:您与习近平同志共事多年。据您的了解,他在生活工作和为人处世上有哪些突出特点? 游德馨:做领导工作,除自己要做到位,还要会用人。习近平同志在用人导向上一直非常明确,他起用为人民谋福祉的人,起用忠诚担当能干事、干好事的人。为鼓励干部大胆做事,他建立了容错机制,只要为党为人民工作,他会谅解工作中出现的差错。例如,福清市委书记利用华侨捐助资金建设闽江调水工程,他没有向市委汇报就开工,水渠挖到邻县的乡村时,村民起来反对,堵截福厦路,造成交通中断。习近平同志了解情况后,并没有批评这位领导同志,而是派公安干警和县乡干部疏导劝说村民,使工程继续进行。 习近平同志很亲民,在平时的工作中对老干部非常尊重,也非常关心,这在老干部当中广为传颂。比如,他对我个人就很关心、爱护。2001年,我给组织写报告,主动提出要从省政协主席的岗位上退下来,让给年轻同志担任。在2001年12月12日省委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宣布我退下省政协主席职务,省长习近平同志主持会议,他在讲话中多次对我给予肯定和鼓励。2014年年底,革命老前辈、福州市委原副书记成仞千同志逝世,习近平同志送了花圈。2017年5月27日,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民建福建省委原主委蔡载经同志逝世,他也送了花圈。他的这份情谊让人非常感动,体现了党的领袖关怀革命老同志和民主党派人士的高贵品质。 习近平同志博览群书,眼界开阔。他不仅知识面非常宽,而且很有情怀,写了不少感人至深的诗词,如《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七律·军民情》等。 习近平同志生活俭朴,下乡也是轻车简从。他的夫人彭丽媛同志在福州生小孩时,住的是和老百姓一样的普通病房。在习近平同志的身上,没有任何特殊化的东西,这让我们非常感动。 |
- 上一篇:习近平在福建(四):“习近平同志这么做是对‘功成不必在我’…[ 06-22 ]
- 下一篇:习近平在福建(六):“习近平同志有着为人民干一番事业的理想…[ 0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