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花生地产出“致富果”

2020
04/14
08:03
三明日报

 

 

“土不要培太厚,不然妨碍花生出苗”“一个窝放两粒种子就够”……4月10日,在宁化县湖村镇石下村里坊山场花生种植基地,邓林群带领着雇请的村民,一片忙活。

 

今年46岁的邓林群,走路带风、做事麻利,在村民眼里是个精明能干之人。早在20年前,她就敏锐地“嗅”到了花生里面的商机,并带领大伙走出了一条共同致富的小康之道。2008年, 邓林群被县妇联授予了“双学双比女能手”称号。

 

湖村是宁化四大旱片之一,山多田少,特别是丘陵缓坡面积大,缺乏水源,适宜种植旱地农作物。当地百姓种植花生历史悠久, 加上土壤富含有机质,种出来的花生颗粒饱满、口感上乘,深受龙岩、南平等地收购商的青睐。

 

每到收成季节,看着整车整车的花生往外调,让邓林群萌生了就地取材加工花生的想法。丈夫李亮兴一开始是反对的,原因是没有制作技术,失败了怎么办?

 

“那我就去学呀,总能学会。”2000年,她将7岁的女儿和2岁的儿子“扔”给丈夫,只身辗转龙岩、南平等地10来次,向师傅求教制作“秘方”。看着妻子决心满满,李亮兴“妥协”了,还拿出了多年积攒的10万元给她购买生产设备。


  

万事总是开头难。邓林群的第一锅花生就因煮得太熟,导致炒出来过硬。经过五六次试验,浪费了1000多公斤花生后,邓林群终于制作出了满意的花生,她将花生命名为“蛟湖花生”。

 

“花生要洗干净,煮出来才不会黑”“煮花生最关键,只能煮到六分熟”……谈起制作技巧,邓林群如数家珍。那一年,邓林群和丈夫第一次制作的5万公斤花生全部售罄,挣到了“第一桶金”。

 

花生越做越好,2014年,邓林群又投入20万元,引进天然气炒锅、烘干机等设备,加工咸酥、湿烤、黄泥花生。品种多,口感好,邓林群的花生远销广东、江西等地,供不应求。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取得成功的邓林群没有满足于自家致富,而是考虑如何带动村民共同增收。

 

因为担心销售问题,村民们都不敢扩大种植规模。为此,邓林群年初就和农户订好收购合同,并承诺收购价会高出0.2元每公斤,让村民吃下“定心丸”。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领头羊。在邓林群夫妇带领下,石下村有 30余户种花生,周边的村子也跟上了脚步。陈家村的陈贤明去年种植了5亩花生,丰收了2500公斤花生,收入了2.3万元 。


 

今年,他家又扩种了2亩。“花生耐旱,不需要太多管理,销路也完全不用愁,这几年我家的花生规模是越种越大”。看着自家刚播种完的花生地,陈贤明信心满满。

 

为了带动更多的村民脱贫增收,邓林群还常年雇请五六十岁的村民帮助管理花生地,主要负责播种、锄草、施肥、采收等工作,每人一天能获得100至120元不等的收入。

 

贫困户邱尾英就是其中一名受益者,因为丈夫患有抑郁症,无法离家外出务工,邓林群的种植基地就成了她“家门口”就业的好去处。

 

“既能照顾到家,一年下来有2万多的收入。”邱尾英说,加上自家5亩花生的收入,欠下钱早已还清了。目前,房子也在装修当中,日子是越过越有奔头了。

 

产业兴才能百姓富。这几年,邓林群还依托当地天鹅洞景区、蛟湖小镇、灵隐寺等旅游资源,搞起了农家乐。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前来她家吃饭的游客络绎不绝。自己忙不过来,邓林群就雇请村里的贫困妇女帮忙。

 

“接下来,我打算种西瓜、金桔,搞采摘游、农家乐,吸收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共同致富”。邓林群满怀期待。(本报宁化记者站 雷露微)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邱水林】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