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宁化:延祥花灯焕新彩
赖全平 文/图
“花灯是一种富有特色的民间工艺品,被赋予吉祥平安的寓意……”隆冬时节,宁化县泉上中心学校乡村少年宫内,官建红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课,指导学生学做延祥花灯。少年宫内摆满了制作好的、正在制作的各种花灯,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充满童趣与灵气。
传承600年
宁化县泉上镇延祥村地处宁化、明溪、清流三县结合部,素有“五里横排十里岭”之称。延祥花灯会始于明代,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2018年7月,延祥花灯会被列入三明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后龙灯、花缸灯、走马灯、连环灯、鲤鱼跃龙门灯、龙凤呈祥灯……延祥花灯以其结构巧妙而闻名于闽西各地。大型花灯主要有花缸灯、堆砵灯、鲤鱼跃龙门灯,高约两米,属官、杨两姓各族各系族人集体自发扎制而成,各家各户自行扎制的多是小型花灯。每年10月,延祥花缸灯闪亮登场,成为石壁客家祖地祭祖大典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延祥花灯以“烛为心、竹为骨、纸为肤、字画为衣妆”,工艺精湛,展示村民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心愿,颇有观赏价值。《延祥村史志》记载:“昔时热闹时,有三十余担铜锣、十多堂锣鼓、十余棚故事竞游,一路笙箫和鸣,鼓乐阵阵,欢声笑语,煞是热闹好看。”
从取材、破篾、捻纸线、做灯骨、糊纸盖面,到绘画、写字、刻花、烙沥、贴花……延祥花灯内容丰富、制作精美,共10余道工序。延祥老艺人杨道元今年75岁,从20岁跟着父亲学做花灯,有着50多年的花灯制作经验。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一道道伤痕清晰可见,见证着他与花灯相伴的岁月痕迹。在他的指导下,侄儿杨德奇也成了制作花灯的好手。他感慨道,花灯制作枯燥乏味,收入少,年轻人不愿学,技艺传承后继乏人。当年延祥村有上百人会制作花灯,如今会做花灯的人越来越少,村委会每年不得不组织五六名老艺人集中制作两个多月,迎接一年一度的花灯节。
每年正月初四至初六,延祥村会举办为期3天的花灯会。每当夜幕降临,花灯被逐一点燃,厅堂院落人头攒动。参加灯会的男女老幼或拎着或举着自家扎制的各具形态的花灯,从四面八方涌来,汇聚成一支浩浩荡荡的灯龙。2019年2月,中央电视台《中国村庄》摄制组奔赴延祥村,全程拍摄延祥花灯会。
- 上一篇:【新春走基层 脱贫攻坚一线】宁化135户家庭收到红十字会新春礼物[ 01-28 ]
- 下一篇:【新春走基层】宁化:农村养老“三社联动”[ 0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