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三十四 第一章 传 记
秉绶知惠州、扬州两府,均有德惠政声,为清一代名吏,但他从不以功自居。在扬州时,他主动从商富集居的豪华新城住所“休园”,迁至平民所居之旧城“黄氏园”,取名其寓所为“湖上草堂”,保持爱民本色。他生活上清廉耿介,平居端朴,不倚门户,屏谢声色,“每食必具蔬”,并以此“藉以清吾心耳”。常说:“人生也,直即天地之性,无少回邪,行则正。”嘉庆十六年秋,他重访惠州,邑人争相迎接,至丰湖书院,见辟伊公祠祀己,着令撤去。
嘉庆二十年夏,经友人一再敦促,秉绶启程入京,途经扬州,旧时好友皆留其小住,客居至秋,天气渐凉,偶感霜露,猝得肺疾,于九月十一日病逝于扬州,终年62岁,归葬宁化曹坊石牛驿(今上曹村)。秉绶逝世不到一个月,扬州士民就将他供奉于“三贤祠”内,与扬州历史上三位名贤太守欧阳修、苏轼、王士祯并祀。
秉绶爱好广泛,绘画、治印、诗文均为世所重,有《留春草堂诗钞》等刊行。他尤善书法,时有“南伊北邓”(伊秉绶、邓石如)之誉,为清代著名书法家。他字工四体,行书、篆体均精。所作隶书,举世叫绝,其体貌鲜明,用笔圆浑,近于缪篆,横平竖直,不喜作波挑燕尾,即便作,亦意到即止,而结体则在方正之中,巧作疏密聚散变化,长短方圆,敢于扬抑。故布白宽博,气韵生动,雍容高雅,痛快自然,为隶书开一新生面。作匾额、楹联,更尤纵横排□气象万千,悬挂壁间,异常壮观。何绍基谓其“八分出篆”,梁章钜谓其“能拓汉隶而大之,愈大愈壮”。其章法之妙,匾额特见其能。如所作“爱日吟庐”,“日”“吟”二字合成一行;“退一步斋”,“一”字置于顶端,殆从汉印悟道而活用;“虚白”二字之贴上与特取横势,理亦近同。“三千余年上下古,一十七家文字奇”一联,其字或长或扁,或大或小,或密或疏。“海内文章伯,古来经济才”联,笔划曲直,变化无端,新意纷呈,动静有节。“宋拓仅存”之四字扉页,“宋”字之“木”缩撇捺而为两点,“存”字空左下便于留题,而其“子”之横,则故右展补空,一点一划,悉具巧思。正如前人所说的“领略古法生新奇”,惟妙惟肖。
- 上一篇:第一章 传 记(一)[ 06-19 ]
- 下一篇:第一章 传 记(三)[ 0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