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宁化在线>> 专题>> 诚信建设万里行

宁商好故事︱巫生华:深耕民办教育19年,做一个有情怀的“育人者”

 
    “我学师范出身,又当过律师,谈起教育,总有一种情怀在。看着满面愁容的老乡们,心里总不是滋味。”巫生华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便萌生了创办民办学校的念头。
 
    说干就干,在朋友的推荐下,巫生华把办学的地点选在了惠州。惠州周边工厂多,聚集了很多外来务工人员,这些职工子女的就学是个大问题。当时惠州还没有开始批牌建设的民办学校,巫生华只能采取合作办学的方式,挂靠在公办学校文头岭小学。
 
    文头岭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办学质量差,是当地有名的老大难。第一次到学校实地考察,呈现在巫生华面前的是一所没有围墙、校舍破败不堪的的学校,牲畜在校内乱跑,当地村民对民办教育不理解,心有抵触……
 
    巫生华从硬件设施的改善做起。可刚砌好的围墙当天夜里就被村民推倒了,刚铺好的地板没几天就被破坏了。巫生华并不气馁,围墙被推倒,花资金重建,地板被破坏,重新维护,还把教室装修一新,添置了不少设备。面对村民的不配合,有专业法律知识的巫生华心想,仅仅改善硬件设施是没用的,还是要从村民的思想上下功夫。
 
    他制作宣传册宣传法律,展示其他大城市办民办学校的情况,并召开座谈会,还制定了独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还请来了保安,充实了师资力量;学生有了统一的校服,风气有了很大改变,村民们看在眼里,慢慢从抵触变成支持。
 
    2006年,经过整改和不断完善的文头岭小学改名为惠州市育才小学。扩建了教室,增加了宿舍,曾经的老大难,变成了一所软硬件都很完善的示范学校。这也印证了巫生华心中的那股执念:“校园风貌的转变和学生们的变化,总是让人充满力量,坚持下去,总能看到希望的。”
【责任编辑: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