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八 文 化
2010
06/01
17:11
宁化县志
早在新石器时期,宁化便有了印纹陶文化。少数民族畲民的祖先也留下高辛文化。及至西晋永嘉之后,中原的优秀文化随客家辗转南迁而陆续传人,直接影响和促进当地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形成较为独特的客家方言、民间文艺、风俗习惯和传统意识,产生了客家文化。
自唐以来,宁化载入《中国人名大辞典》者达三十余人。宋代能诗工篆的郑文宝,明末清初学识渊博的李世熊,画坛“扬州八怪”之一黄慎,书法“南伊北邓”之一伊秉绶,都是一代名流,在中国文化史上都写下灿烂的篇章。
至本世纪30年代初,以山歌形式为主的革命文化在宁化兴起,对当时的打土豪、分田地、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等各个时期的中心运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解放后,文化事业得到普及、发展和不断提高。1958年的民歌运动普及城乡,文艺创作日见繁荣,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文化大革命”时期,破“三封”,除“四旧”,批判《翠江文艺》,封存和烧毁图书文物,关闭文化阵地,禁锢文娱活动,解散文艺队伍,文化事业遭到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重获生机,建立并完善了三级文化网、电影放映网、图书销售网、有线广播网。1987年8月,宁化县隆重举行黄慎诞生300周年纪念活动,上海雕塑家陈道坦为黄慎制作塑像,座基碑刻“怪而不怪,艺传百代”为我国艺术大师刘海粟亲笔题词,南京艺术学院刘大羽教授也为塑像题词、揭幕。并主持“黄慎艺术研究报告会”,成为宁化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仕鹏】
- 上一篇:宁化县1980年科技成果奖一览表[ 04-16 ]
- 下一篇:第一节 管理机构[ 0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