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卷十五 第四章 饮食服务

2010
03/24
11:23
《宁化县志》

    历史上宁化城关只有几家菜馆和十来家酒店。菜馆卖点心、盘菜,并承办筵席;酒店则聊备卤味、花生、豆腐干配酒而已。多数米面食品、点心小吃系肩挑走卖或临时摊庄坐卖,品种单一。卖豆腐脑的敲着小锣,卖饺子的高声叫卖,不时出现在长街小巷,别具风情。民国30(1941),国民党宁化县党部聘请厨师罗家瑞开办“社会食堂”,曾兴隆一时。

    1954年,城关从事饮食业的有坐商15家、肩挑小卖38家。乡村计有坐商37家、摊庄52家,从业人员162人,资金2900元,营业额77500元。乡村尤以集市圩日营业为多,品种则以富有地方特色的小吃为主,有“潲子粉”(煮粉干)、煮豆腐,曹坊的黄棵,中沙、水茜的割糍耙,禾口的煎丸等。

    1957年,城关饮食业参加公私合营的12家,参加合作小组的54家,参加合作商店的5家。19669月,饮食合作商店与其他行业合作商店合并成综合商店,各乡圩市也组织饮食合作小组。

    1958年县商业局设饮食服务公司门市部,供销社也在各乡设饮食门市部。

    1978年后,集体(包括各劳务公司)及个体饮食业又兴旺起来,桌菜、冷饮、风味小吃等更是花样繁多,服务周到。

    本县饮食业的社会零售额,1953年为38万元,1965年为5748万元,1975年为49.37万元,I 981年为18603万元(其中国营27家、8796万元,集体23家、5379万元,个体70家、4428万元)1985年为42491万元(其中国营4家、3955万元,集体18家、135.91万元,个体163家、24945万元)1987年全县有国营饮食业10家、集体饮食业49(其中供销系统21)、个体有证从事饮食业的316家。

    宁化具有特色的菜点和风味小吃有鱼生(生鱼片)、烧卖(用芋子和地瓜粉作皮)、韭菜包(米作皮)、萄子冻、炒三冬、马鞍鳝、凉拌粉(冷菜)、灯盏糕、印盏糕(碗糕)、仙草(冷食)、辣豆腐等。近年风行一时的水煎包(面粉作皮),是安徽人王陛臣首先在城关制作经营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仕鹏】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