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四忠烈!宁化这家人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今天过上了好日子,但不要忘了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8月5日,宁化县翠江镇北街社区一幢民房内,96岁的王秀容手捧父亲王盛油的革命烈士证明书,向儿子刘振平和女儿刘秀喜讲述其中的革命故事,一再叮嘱他们要感恩党,永远跟党走。
刘振平今年65岁,他一直珍藏着外祖父王盛油的革命烈士证明书,将它视作传家宝。自刘振平记事起,母亲王秀容就经常向他讲革命烈士的故事,其中就包括他的曾外祖父王富崇和外祖父王盛油三兄弟的悲壮故事。
父子五人参加革命
淮土镇团结村地处闽赣边界,距宁化县城约30公里,毗邻红军长征出发地凤凰山村。团结村至今还传颂着王秀容家庭一门四忠烈的感人故事。
据《福建省宁化县革命烈士英名录》及宁化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调查,革命时期团结村王家有四位烈士:父亲王富崇、二儿子王盛油、三儿子王盛春、四儿子王盛财。
王富崇生于1877年,育有五子:长子王盛振生于1898年,次子王盛油生于1901年(另一说法1903年),三子王盛春生于1909年,四子王盛财生于1912年,五子王盛洲生于1917年。
团结村人多地少,国民党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为了摆脱生活困境,王富崇带着几个儿子学做豆腐。一家人一边种地,一边做豆腐卖,生活仍旧贫困。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改变生活现状,反抗国民党剥削与压迫的愿望十分迫切。
“1929年3月,红四军由江西石城途经宁化,向长汀方向挺进。在凤凰山村宿营时,红四军在五通庙大坪的樟树下召开群众大会,朱德军长向群众宣传党的土地革命思想,很多人听了报告后,纷纷报名参加红军,跟着红军闹革命。”宁化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伊仕鹏说。
过了两天,王富崇带着儿子到凤凰山街上卖豆腐,得知了这事。“红军的革命思想、严明纪律和良好作风,犹如一阵清风,在王富崇父子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他们日后投身革命埋下了种子。”刘振平说。
1932年2月起,王富崇父子五人先后加入革命,这在当地一度传为美谈。王富崇与四子王盛财分别任淮阳乡、罗坑乡苏维埃贫农团代表,积极宣传红色思想,组织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运动。
1932年6月,王富崇的长子王盛振参加红军。1934年10月,他跟随部队踏上漫漫长征路,在一次对敌作战中身负重伤,被迫留在当地疗伤,成了失散老红军。“按推断应该是在湘江战役中负伤,留在贵州疗伤,伤未痊愈时他还给家里写过信,想让家人寄点路费,无奈家人被反动派杀害,根本没钱给他,他只好一路乞讨回乡。”刘振平感慨道,王盛振回到家乡时还带着部队发给他的水壶,后娶妻生子,1955年因病逝世。
王富崇的次子王盛油担任淮阳乡苏维埃政府主席。为配合红军开展革命活动,他号召淮阳乡的群众团结起来,打倒土豪劣绅,让穷苦的百姓有饭吃、有田种。因表现出色,王盛油先后被任命为少共淮阳区委书记、少共宁化县委书记、少共宁化中心县委书记。
三子王盛春担任宁化游击队队长。他组织淮阳乡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打击反动分子,配合当地红军开展剿灭刀团匪斗争。
“我的小叔子王盛洲是个残疾人,智力也有问题,不然他也会跟着父亲去参军。”王秀容回忆说,看到家人纷纷参加革命,小叔也曾多次闹着要参加。
父子四人英勇就义
1934年10月,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驻守宁化的中央主力红军约1.4万人开始长征。国民党反动派随后对苏区进行“清剿”,白色恐怖在苏区不断蔓延。
王富崇父子所在地淮阳乡也无法幸免。为了保存实力,王富崇父子四人开始转入地下斗争,经常奔走于凤凰山周边,帮助游击队传递信息,配合游击队秘密开展工作。
国民党在淮阳乡实行“清乡”,血腥镇压革命群众。1935年2月,因坏人告密,王富崇父子四人不幸暴露身份,被国民党铲共义勇队抓捕。“如果不是坏人告密,国民党根本不会怀疑我爷爷,那时他已经58岁了。”王秀容感慨道,爷爷王富崇被抓的时候,他还在凤凰山街上卖豆腐,听说当时他不肯走,国民党铲共义勇队就用匕首猛扎他的腿。
为了从四人口中问出更多信息,铲共义勇队将王富崇父子四人关押在凤凰山村,严刑拷打,但父子四人始终守口如瓶,不向反动派屈服。铲共义勇队恼羞成怒,便将父子四人用一根麻绳捆绑在一起,准备押往淮土杀害。
押送途中,王富崇父子四人经过自家门口时,七岁的王秀容看见祖父、父亲和两位叔叔被捆绑在一起,顿时吓得嚎啕大哭。她颤抖着从家里端上水,一一喂给亲人们喝。“秀秀呀,往后你要好好听妈妈的话,我没有以后了……”王秀容至今还记得父亲对她说的一番话,每次想起,她总会潸然泪下。
为制造骇人惨状,铲共义勇队将王富崇父子四人押往淮土一座荒山上处决,强迫群众围观,并用梭镖朝王富崇父子四人全身猛刺,企图用酷刑恐吓王富崇父子四人,希望能从他们口中得到共产党员的秘密,但王富崇父子四人面无惧色,视死如归,始终保守组织秘密。残暴的刽子手残忍地用马刀砍下他们的头颅,围观群众无不义愤填膺。
翻开宁化县淮土镇王氏族谱,上面清晰地记载:父亲王富崇,民国二十四年乙亥,正月十一日申时殁;儿子王盛油、王盛财、王盛春纷纷于民国二十四年乙亥,正月十一日申时殁。
那天是1935年2月14日。
红色基因永传承
王富崇父子四人英勇就义后,淮阳乡的群众自发地为他们收殓尸体,将父子四人安葬在淮土红岭背官山上。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王富崇父子的鲜血没有白流,宁化人民化悲痛为力量,将革命进行到底,终于迎来了1949年10月宁化的和平解放。解放后,王富崇父子四人被国家民政部认定为革命烈士。“小时候,我家还挂着‘光荣之家’的牌匾,可惜老屋两次被火烧了,牌匾早就不在了。”王秀容回忆说,火灾后的老屋都得到当地政府的修缮。
长大后,王秀容每次回忆祖父、父亲、两位叔叔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惨状,都会泣不成声。那个悲惨的场景,成了她一辈子都无法忘却的沉痛记忆。
王秀容和丈夫刘秋华十分恩爱,育有二儿二女,均已事业有成。王秀容一生勤俭节约,乐善好施,将家里家外打理得井井有条。“父亲是一名德高望重的小学教师,2022年已离世,享年97岁。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心地善良,很有爱心和上进心。”刘秀喜说,母亲在教育子女方面一直奖惩分明。
如今,王秀容已是耄耋之年,依旧精神矍铄。老人四代同堂,享受着政府给予的相关待遇,衣食无忧,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母亲爱看革命影视剧,经常给我们讲述历史故事,教育我们要牢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刘秀喜感慨道,除了反应不够灵敏外,母亲的身体还不错,生活上可以自理,还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在儿女们的记忆中,母亲王秀容带给他们的不仅是对待生活的态度,更有一份爱国爱乡的情怀。“作为红军后代、光荣之家,我们要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敬业奉献,将前辈的理想信念融入自己的血液,不断擦亮烈士后代这块金字招牌。”刘振平表示,作为革命先烈的后人,虽然没有生与死的考验,依然要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让红色家风世代相传。
记者 赖全平 通讯员 谢丽梅
- 上一篇:宁化: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线(淮土段)建设[ 08-19 ]
- 下一篇:宁化:社区运动会 引领全民健身[ 0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