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网络中国节·七夕】七夕,不只是情与爱!

2022
08/04
08:38
腾讯网

杜甫《牵牛织女》诗云:


牵牛出河西,


织女处其东。


万古永相望,


七夕谁见同?


七夕,在夏历(又称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传说,七夕这天(晚上),相隔一年之久的牛郎、织女将会在天河相会,赓续前缘。南朝梁宗懔撰《荆楚岁时记》记载:“傅玄《拟天问》云:‘七月七日,牵牛织女会天河。’”


一到七夕,遍地的商家高举“消费主义”大旗,想着法儿推出各种活动吸引年轻人来过节,的确让传统节日多了份异样的“消费”色彩。故而,不少人将七夕称作“中国情人节”。但是,追溯源流而言,七夕节意蕴深厚内敛,民间庆祝形式多样,绝不只是情与爱而已。


在古代,受传统礼教束缚,妇女大多没有人身(与精神)的自由。因此,从古至今,中国都没有“御赐”的官方情人节。那么,所谓“情人节”为何呢?据查证,民间相传的“情人节”有两种说法:一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看灯,一是上巳节(夏历三月三日)踏青。这两个节日,是(古代)单身男女相遇相识(成伴成亲)的重要日子,也是难得享受“自由恋爱”的二十四时辰。


在母系氏族社会渐渐消失后,中国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结构确立至今。因而,对于女性而言,大多时候都是不公平的,但七夕节却是中国女性少有的节日。实际上,“七夕节”是中国传统的“女儿节”,也就是“乞巧节”——乞巧、乞富、乞子、乞寿、佑儿童、祈婚姻美满、祈遂私愿。


乞巧是七夕民间的主要风俗之一,妇女于是日夜向织女星(七姐)乞求智巧。《荆楚岁时记》记载:“是夕,人家妇女接彩缕(丝线),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黄铜矿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即“喜蛛应巧”。喜通“蟢”,即为蜘蛛)。”


后来,以女性为主的七夕节,时序指示功能消减,情与爱的暗示意味增多。元代以后的文学作品,将“鹊桥会”不再局限在夫妇伦理的框架中,而是作为男女情爱的隐晦表达,如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和凌濛初的《二刻拍案惊奇》中都有以“鹊桥相会”隐喻情与爱的情节。


七夕节,其内容源自对牵牛、织女星的自然崇拜和牛郎、织女的传说,大约形成于汉代(一说七夕节俗起源于西汉的京城长安)。在这之前,牛郎、织女只是上古人们星宿崇拜(在北半球,夏季星空明亮,星光璀璨,可见银河以及银河两岸的织女星、牛郎星和银河中的天津四组成的“夏季大三角”)而已,二者并无关联。


到汉代,牛郎、织女之间开始有了爱情纠葛的传说,详见南朝梁萧统编辑的《古诗十九首》。此时,民间也有了七夕外出看牛郎、织女相会的活动。宫廷于此夜还有“穿七孔针(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七孔针)”,跳于阗(音同“田”,今写作于田)舞(或为异域传入的舞蹈)之俗。


相传,汉武帝生于乙酉年(前156)七月初七,由此又产生了汉武帝“七夕会王母”的神话故事。汉武帝是中国古代能力超群的帝王,但也是一个相信神仙方术(古称“冲举之术”)的君主,又有这一神话传说的渲染,自此七夕也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节日。


到了魏晋南北朝,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情节日趋完善,民间习俗中又添了以瓜果祭牛郎、织女及穿针乞巧(指女子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多孔针,趁月光对月连续穿针引线,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得巧”)等内容。唐宋以后,这个传说,“喜鹊架桥七夕会”成为节日的重要环节,也添了喜鹊因架桥而被踏秃了头的情节。


据专家解读,七夕经历了自低而高,又自高而低的变化曲线,其中北宋时期位于七夕历史的最高峰。“七夕节”一词首见于宋代,并由宋政府在时间上予以规范。在现存史籍中,最早出现“七夕节”一词的就是北宋,始自建国伊始的宋太祖——“朕亲提六师,问罪上党云云,未有回日,今七夕节在近,钱三贯与娘娘(太后)充作剧钱,千五与皇后、七百与妗子(或为妻兄、妻弟的妻子)充料。”


《诗经·小雅·大东》记载:“维天有汉(天上银河),监(同“鉴”,照)亦有光。跂(同“歧”,分叉状)彼织女(指织女星),终日七襄(七次移易位置,这里指织女星座每一个时辰移动一次)。虽则七襄,不成报章(意为织不成布帛)。睆(明亮貌,音同缓)彼牵牛(指牵牛星),不以服箱(意为驾车运载)。”


七夕前后,夏秋之交,银河最为明显,古人以此辨识时节。因此,最初的牛郎、织女,只是“一个挑担的男子与一个拿着纺锤的妇人”而已。《诗经》中的诗句,亦不过是诗人借浩瀚天空的星象,发挥联想——织女日夜忙碌织不成布匹(徒有虚名却不会织布),牵牛星光璀璨却不能拉车运输。由此可见,最初的“牵牛织女”故事,并非关乎“情爱”。


《古诗十九首》(汉代)记载:“迢迢(遥远)牵牛星,皎皎(明亮)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意为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札札弄机杼(意为摆弄机杼的声音“札札”作响)。终日不成章(日夜忙碌,织不成布),泣涕零如雨。河汉(银河)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意为相距“不远”)。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一水间,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脉,音同莫)不得语。”



汉代以后,儒家地位独尊,儒生将社会秩序情感都归属在了伦常范畴,织女牵牛神话的官方版本就是夫妇之情、夫妻之爱,在“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范围内。因此,更有不少人附会认定双星分离的原因是织女贪恋夫妻欢爱而“遂废织经”。


《尚书·尧典》有云“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初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民间还出现了乞巧市、乞巧楼、乞巧棚,卖“花瓜”、“巧果”、土偶泥人等。


除了穿针乞巧外,“拜织女”更是当时少女、少妇的事。斋戒一天,沐浴停当,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最为出名,主要的材料为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那是,购买一斤巧果,或有赠送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


童(神)话(话),不过是人类思想的产物,真假莫辨。“仙女下嫁穷汉”的主题,归根结底是底层男子慰藉心灵的幻想。但是,在现代化的社会中,也有人对这种情爱表示不满,甚至指出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课文中的句段,“看似浪漫的爱情神话,实则‘猥琐’至极!”。这样的解读,也许借用鲁迅先生(评价《红楼梦》)的一段话甚为合适:



《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附录——《牛郎织女》课文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孤儿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每天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他没名字,大家都叫他牛郎。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每天放牛,他总是挑最好的草地,让它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那头老牛跟他也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呢。


一天晚上,牛郎走进牛棚,忽然听见一声“牛郎!”,是谁叫他呢?回头一看,微弱的星光下面,原来是老牛在讲话。老牛说:“明天黄昏的时候,你翻过右边那座山,山那边有一个湖,湖边有一片树林。在树林里,你会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可别错过了这个机会呀!”


第二天黄昏,牛郎翻过右边那座山,来到湖边的树林里。忽然,远处传来轻盈的欢笑声,牛郎循着笑声望去,只见湖边有几个姑娘正在嬉戏。过了一会儿,其中的一个离开伙伴,向树林走来。这姑娘是谁呢?原来她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名字叫织女。每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这天下午,王母娘娘多喝了几杯美酒,靠在宝座上睡着了。织女和众仙女见机会难得,便一起飞到了人间。


牛郎和织女在树林里相识了。交谈中,牛郎明白了织女的身份,织女也知道了牛郎的遭遇。织女见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挺美满。转眼间,三个年头过去了,他们有了一儿一女。


一天,牛郎去喂牛,那头衰老的牛又讲话了,眼眶里满是泪花。它说:“我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咱们快分手了!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老牛话没说完就死了。


再说天上,王母娘娘得知织女下嫁人间,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


一天,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两个孩子跑过来,死死地抓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宫。织女一边挣扎,一边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快去找爸爸”。


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心急如焚。可是怎么上天搭救呢?忽然,他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便赶紧找出牛皮,披在身上,然后将一儿一女放在两只竹筐里,挑起来就往外跑。一出屋门,他就飞了起来。他越飞越快,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的面前出现一条天河。天河很宽,牛郎飞不过去了。


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子久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地夜晚,一群群喜鹊飞来,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每逢这一天,喜鹊也确实少了许多,据说它们都到天河那儿搭桥去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任振宇】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