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八 第三章 重点乡镇、重点企业
宁化羽绒服装厂 济村乡办企业。是福建省外贸进出口公司羽绒制品定点厂。厂址宁化县城关。1985年冬创办,1986年投产,与宁化县羽绒厂、宁化羽毛粉厂组成宁化羽绒制品系列开发群体。主要生产男女各式羽绒衣、裤、童装、背心、马夹、被、枕等产品。现有新建厂房
宁化县禾口民政福利陶瓷厂 禾口乡办企业。1978年初筹建,当年10月正式投产。当年产品比较单调,生产时间短,总产值仅800元。1979年从本省晋江县磁灶公社引进技术,产品品种从9个增加到32个,产品质量也大大提高,年产值4.3万元,实现利润0.73万元。1980年开始实行计件工资。
当年完成产值11.68万元,实现利润1.3万元,职工工资翻了一番。1981年派人到广东华南农学院学习先进技术,应用于生产结束宁化陶瓷生产“十缸九补”的局面,同时在产品推销上改变服务态度,送货上门,与本省清流、明溪、大田、泰宁和江西的石城、宁都等县建立产销关系,1983年实现产值15.3万元,获利1.6万元。1984年又派人到江苏宜兴学习瓷釉技术,使瓷釉成本由每公斤2元降低到1.2元,同时引进压坯机10台,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生产成本相应下降。1985年实行厂长承包责任制,厂长又将2个生产窑向下实行承包,生产窑内部也建立起生产责任制,实行计件工资。从1986年起每年得到福建省民政厅定额投资,至1987年,年产值上升到23万元,实现利润3.6万元。1987年和1979年相比,生产品种增加2.55倍,产值增长4.15倍,利润增长48.2倍,职工人数增加5.18倍,职工工资增长2.4倍。
宁化冶金化工厂 淮土乡办企业。该厂利用本地资源,从龙岩引进人才和设备,生产出口产品钨酸。1984年4月筹建,总投资97万元,吸收劳力82人,每人带资300元入厂工作。9月试产,当年生产钨酸30吨,产值400万元。1986年实行厂长承包经营责任制,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由三级品上升为二级品,是年产钨酸120吨,获利润34万元,如扣除当年免税额14万元,实际也可获利20万元。1987年因天旱缺水,水电供应时断时续,无法正常生产,加上禾口至淮土公路改建,运输困难,年产值下降到95.5吨,出口总额237万元,在盐酸、烧碱等原材料价格成倍上涨、钨酸价格仅上升60%的情况下,仍获利8万元。
淮土林场 1973年创办时为妇女林场,仅40名劳力,实行定额管理、评工记分、年终分红的分配制度,人均年工资500元。1975~1977年公社从各大队抽调大批劳力(最多时达7千多人)造林,前后3年共造林6千多亩,从而增加了林场的用材林面积。1980年开始种茶,1981年茶园面积发展到207亩,并开始部分收益。至1987年淮土林场(包括所属三个分场)共有固定工30人,人均年工资达千元以上,最高的超过1500元。固定资产总值18万元(房屋
邹天助蜡烛厂 是安远乡安远村的一家私营企业。全家4个正辅劳力参加生产,并雇工3人。靠商业信用建立购销固定渠道,供销运转灵活,资金周转迅速,年产值约20万元,年利润约2万元。
- 上一篇:第一节 重点乡镇[ 01-15 ]
- 下一篇:第三节 主要产品产量[ 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