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伊公庙:贡米之乡的千年古庙

2023
10/08
07:35
三明日报

宁化县河龙乡地处闽赣边界,平均海拔597米,是全县平均海拔最高的乡,因盛产河龙贡米被誉为贡米之乡。下伊村位于河龙乡南部,距宁化县城25公里,山多地少,属千年古村。


下伊村有一座千年古庙,叫伊公庙,因庙前有小溪自北而南流过,庙处小溪之南岸,又称水南古庙,2013年1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伊公庙始建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是宋代专门为“河龙贡米”创始人、宁化县伊姓五世祖伊盆所建的庙宇,庙内供奉的是宋徽宗敕封的银青光禄大夫伊盆夫妇。



据康熙年间李世熊所撰《宁化县志》记载:伊盆,本邑人,为人豪毅,耿耿有烈士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转运史李住起解梅州银绢,本州(汀州)委通判胡某赍至本都武曲桥锡源绎(在今河龙乡)疾故,奉官茔葬。伊公慨然诣县自陈曰:“解官本为朝廷重务,客死吾土,某现充保长,亦草莽臣也,愿换碟代解。”县许之。至汴京,适逢皇太子生,上大悦,以覃恩赐敕一道,骏马一骑,剑一口,命其出镇柳州,时南蛮不共,公领军勇夺前驱,血战破贼,所向倒戈。事平凯奏,卒于官,以功特赠银青光禄大夫,因庙食至今。


据当地老人介绍:伊盆在代解银绢进京时,还随身携带家乡大米一袋,一路食用。到达京城之后,在交付银绢时,他把剩余的大米一并奉上。皇帝食后大喜,盛赞河龙大米质优味佳,并令每年进贡。河龙贡米由此扬名。


伊公庙几经圮毁、修建,现存建筑为清代嘉庆24年(1819年)重建,砖木结构,仍保存宋时庙宇布局,庙内壁嵌记载历代修庙始末的碑文八块,现存最古老的是左侧厢房内“乾隆二年丁巳岁次”立的石碑,记录了修葺缘由以及“乐助信人”的名单。近千年来,村民逢年过节都会到庙中烧香点火,周边村庄的善男信女,也经常结伴朝拜。


伊公庙占地342平方米,属一进两堂加铺殿的砖木结构建筑,由门楼、下殿、正殿、配殿等组成。下殿明间设藻井,两侧天井。主体建筑为台梁穿斗混合结构、歇山顶;正殿面阔3间,进深6柱,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


2018年以来,宁化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先后投入110多万元,对伊公庙屋面、排水及庙前石桥等进行全面维修,基本复原了往日的胜概,古庙前的小溪左岸还建有光伏发电基地和客家文化长廊,千年古庙重焕新颜,成为远近游客观光、朝拜的胜地。


青翠的杨梅林、蜿蜒的文化长廊、古老的伊公庙……如今的下伊村,所产贡米驰名遐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现代中透着悠悠古韵,村民生活越过越红火。下伊村先后获评“省级生态村”“省级森林村庄”和中国农业农村部授予的“100个特色村庄”称号。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张惠川】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