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若干思考

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若干思考

文明办课题组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从中央到地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都是一项新课题。宁化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于 2019年2月部署,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中,因地制宜开展经常性、面对面、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通过这半年的活动开展情况,提出如下思考:

  一、发展现状

  我县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办实践中心,确定了湖村镇作为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试点乡镇,曹坊镇、泉上镇为县级试点乡镇。湖村镇龙头村为市级试点村,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践中心现已搭建理论宣讲、社会宣传、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和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乡风文明、文明交通建设八个平台,成立志愿服务总队,以志愿服务为主要抓手,负责文明实践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指导试点乡镇、村开展工作。

  (一)全员参与,建强志愿服务队伍。努力实现志愿服务队伍由以文明单位为主导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转变,创新志愿服务开展模式、资金投入机制,让志愿服务更精准,不断实现志愿服务“零距离”。一是打造以党委政府为主导的志愿服务体系。从三个层面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政府主导层面,建立了县志愿服务总队、乡镇(部门)大队、村(居)小队,高规格推进一把手担任队长,坚持机关干部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充分吸纳本地文化能人、专业技术人员、基层宣讲骨干等,组建了理论宣讲、社会宣传、文化、教育等8支志愿服务队伍,各支队制定了年度活动计划,实现月月有活动。二是探索“社工+志愿者”志愿服务模式。实施政府购买社工组织服务计划,发挥专业社工服务的引领作用,促进志愿服务工作专业化发展。2019年以来,县民政局、团县委针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群体,共计向本地葛藤凹社工服务中心、红土地青少年事务社工服务中心购买了“老年社工服务项目”、“陪你飞翔”等3个服务项目。活动过程中,培育和发展了方田养老服务中心和溪背村养老服务中心两个新村级社会组织。三是加强志愿服务网络信息化建设。从2019年起依托“志愿三明”微信平台,根据平台新增的定位、计时、公示等功能,推行“计时”制度,根据志愿者服务时间进行星级认证。目前,在“志愿云”注册的1.3万余志愿者正逐步转移至“志愿三明”。

  (二)资源共享,推动平台联通共享。在权属不变的情况下,打破条条框框的界限,实现联通共享、综合利用。一是综合利用资源。打通党校、党员活动室、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综合服务中心等,建立理论宣讲平台;打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广泛深入宣传解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形式宣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建立社会宣传平台;打通中小学、青少年活动中心、乡村少年宫等,建立教育服务平台;打通基层文联组织、乡镇文化站、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建立文化服务平台;打通科技信息站、益农信息社等,建立科技与科普志愿服务平台;建好用好县级体育场、农村健身广场、推动中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建立健身体育服务平台;依托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立乡风文明建设平台。二是规范整合资源。按照“有统一标识、有场所、有队伍”等标准,充分整合有关场所,在湖村镇、曹坊镇、泉上镇逐步建设了一批覆盖范围广、功能齐全的新时代文明志愿所、站。如水茜镇整合2018年成立的省级乡村振兴发展试点中心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湖村镇,统筹利用祠堂布置成家风家训家规教育馆,利用主题公园孝悌文化墙,宣传孝悌故事,引导民风向上向善。

  (三)重在实践,上下联通抓提升。在实践活动中主要抓好四件事:一是做好思想引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党的理论,用活泼生动的形式讲解党的方针政策和县情县史。今年4月份以来,“风展红旗如画”红色故事宣讲赛在全县铺开,共开展了305场次比赛,参赛人数3462人,观赛人数32359人。挑选出22名优秀宣讲员组成宣讲团,走进机关、学校、社区、企业、军营、乡(镇)开展宣讲活动,截至8月底累计开展巡回宣讲16场,观看人数1400余人。县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举办河龙贡米种植、烟叶病害防治等主题农村实用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农村电商等培训30场次;深入乡镇中小学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国防教育主题宣传活动。二是开展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利用革命纪念馆、谷文昌纪念园、宗祠家训馆等资源,深入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继续开展“新时代好少年”、“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在北山公园新设立30余幅道德模范事迹展板,开展模范事迹宣传,引导广大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三是突出行为实践。在文明实践中心平台上,重点实施八项志愿服务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接受教育、提升文明素质。组织志愿者采取心理疏导、公益帮扶、精准扶贫等等方式,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情感心理等困难和问题。其中城区社区划分113个网格,每月固定两次的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教育志愿服务支队”组织教师志愿者在社区书屋不定期开展阅读、公益讲座等志愿服务,丰富孩子们的暑假。在7月份,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支队开展为期一月的“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上百名志愿者在周末期间驻守城区主次干道开展活动。高考期间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爱心送考”志愿服务活动,为城区高考学子提供免费乘坐公交等志愿服务。四是突出以文化人。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加的文化活动。结合宁化县情、地域特色等,组织开展了“重走长征路”迷你马拉松赛”、“职工工间操”、“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进基层等活动,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引导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践行新风尚、传播正能量。在乡镇中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文艺行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广泛普及科学知识,不断深化文明村镇创建。

  (四)强化责任,推动活动落实。县委文明办把文明实践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业务工作一同部署,推动两者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实行年度考核+动态记分模式。优化考核评价方式,量化志愿服务考核评价指标。文明单位开展志愿服务的情况列入年度考核测评。“志愿服务”纳入动态记分作为单项考核,按季度公布分数。同时对集中性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采取抽查通报形式进行考核。截止8月,深入湖村镇、曹坊镇、泉上镇试点乡镇开展了多次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提出对策,精准指导、推动基层探索实践。对各牵头单位上交的活动安排表,以通报的形式进行了督促检查,推动试点工作上下贯通。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们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做到了一定的工作和探索,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基层公共服务资源的统筹整合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各支队成员单位、乡镇、村在重视程度、资源配置、合作沟通方面有层层减弱的现象。部分志愿服务队的活动以成员单位自行开展的活动居多,牵头单位未能充分统筹、协调好成员单位资源。虽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目前对包括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在内的阵地进行了初步整合,但各个部门资源分散、各自为阵的情况还没有完全解决,影响了使用效率和功能发挥。县、镇、村都有一定的阵地资源,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有效供给不足、供需错位、铺张浪费等问题。

  二是岗位志愿者力量分布不均,尤其是在农业、文化、科技等志愿者较少,农村群众“点单”志愿服务等不得充分满足,较难做到群众需要什么,就实践什么。在一些乡镇广场等文化舞台比较活跃,但群众自娱自乐多,缺少专业指导,从而提升品质。部分村镇志愿者队伍停留于组织引领、村干部兼职阶段,群众尚未完全自觉地参与到服务队伍中来。

  三是实践模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有的静等上面安排,尚无具体行动。有的停留于组织架构和工作部署上,停留于干部队伍充当志愿者的狭义服务范畴。文明实践方式多为理论宣讲、政策宣传、送演出下乡等形式,未能充分激活百姓的积极性,群众参与活动的频率、参与率不高。一些所、站建立了功能齐全的文化基础性设施,定位较低,没有充分发挥功能,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等活动载体,利用率不高,开展的活动的主要场所多集中在露天广场或空地,比较单一。

  四是宣传形式不够生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形式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简单生硬、刻板说教的问题。活动宣传还局限于印册子、印读本、贴标语、开宣讲会、出宣传栏等方面,能够在网上传得开、推得广的活动和项目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不高,未能充分整合运用县级融媒体中心、政府门户网站、“两微一端”等载体,群众的参与度、认知度不高。

  三、对策及建议

  (一)要做好指导,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在机构人员权属不变的前提下,各志愿服务队应统一调配专人抓这项工作,乡镇一把手认真开展,落细落实。对照建设标准,规范阵地建设,力求既讲究实际,又突出各自特色。围绕八大服务平台,统筹志愿服务资源,加大志愿服务队与村镇或其他专业服务队伍的结对共建力度。建立健全志愿者教育培训、奖励、退出等机制,利用好“志愿三明”网络平台,加强对全县各级志愿者服务组织进行监督。对农村干部队伍、文化人才、群众积极分子等骨干多方面开展培训,提高认识和实践水平,适时邀请专家学者对基层志愿服务骨干人员的专业培训,实地指导和帮助基层组织提高能力。

  (二)要做好示范带动,促进志愿力量下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建设示范队伍,推动志愿力量下基层,为基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提供支撑。已建好的志愿服务队伍,应着重整合资源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县级志愿服务队伍。依托专业机构,提供医疗、教育、农业技术培训等更为专业的志愿服务。整合现有的葛藤凹社会服务组织、隶属红十字会管理的公益理发服务队、如梦令公益协会等志愿服务组织,引导融入到全县志愿服务大格局中来。整合利用现有的平台资源如纪念馆、客家三馆等,高标准打造一批可学可看可示范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农民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为全县文明实践活动提供场地保障。

  (三)要注重供需对接,推动实践做实。鼓励志愿者,带着任务入户调查,按照“村民说问题,志愿者领任务”的双向供求方式,摸清群众需求,从源头上切实提高文明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积极回应群众需要,按序推进、完善已制定的工作计划和活动安排,尤其要重点做好各种涉农服务项目,切实增强农村群众的获得感。认真总结挖掘在广大基层群众日常生活中邻里互助、邻里守望等志愿服务内涵,要注重深入挖掘传统节日中蕴含的精神和文化,做好创新性发展,着力形成社会文明新风尚。针对孤寡老人、残疾人、贫困家庭等特殊人群,广泛开展“陪伴过节”、“生活帮办”、“结对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群众守望相助,体现文明实践的人文关怀,增强文明实践的吸引力。

  (四)要抓好结合,促进工作常态化。在推进文明实践工作的过程中,不把文明实践工作当作一项新生事物而孤立,注重和现有的工作载体、内容、平台相结合,不搞“一阵风”,持之以恒坚持,常态推进文明实践工作。一是要做好与省级文明县城创建的结合。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本身,就是文明创建的一个有效载体,为此,在具体工作中结合省级文明县城创建,着重做好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活动的深入开展,带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的深入推进。二是要做好移风易俗改革的结合。要把移风易俗改革作为文明实践中心试行的重要突破口,针对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不良风气,开展好移风易俗、绿色殡葬改革等行动,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从源头上消除不良风气的生存土壤。三是要做好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结合。通过实践中心的建设进一步强化基层社会治理,要把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改善基层治理方式结合好,经常性地组织开展积极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村民开展健康的文娱活动、参加志愿服务,进一步巩固基层社会的治理基础。

  (五)要用好宣传阵地,提升活动影响力。要综合运用广场、农家书屋、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等平台,做好线上线下结合,强化服务和互动功能,方便快捷地拉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文明实践中强有力的传播作用,努力营造各级重视、各界支持、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及时总结推广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不断提升文明实践活动的影响力。鼓励结合本地的红色故事、精准扶贫故事、最美人物等积极向上的故事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宣传活动,通过朗朗上口的故事、歌曲,借助旅游文化节等进行宣传,创造文明实践新亮点,推动品牌宣传推广。

  责任领导:黎朝熙
  组成人员:游东雄 张美芹
  主  笔:张美芹